生命绿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2|回复: 0

生态建筑

[复制链接]
云水 发表于 2014-2-26 12: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建筑

谭元亨
2003年08月20日

   
  我们今天讲生态建筑,不少人以为是一种新的理念,殊不知,建筑的生态属性,早在其诞生时便已经具有了。

  的确,原初时代的建筑,本就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只是作为“第二自然”的人类社会,逐步与第一自然分离,乃至于“天人相分”而走向对抗,才会有今天回归自然、创立生态建筑的大声疾呼。

  原始社会的巢居、江河旁的干栏式建筑,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这无一不与当代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有着非常明显的自然适应性。甚至于哥特式建筑,与当地冬天厚厚的积雪也是很有关联的。有人说,客家围龙屋,与《易经》、八卦图是相一致的,很讲究风水。姑且剔除风水概念中别的成分,它与生态环境,可以说是相对吻合及一致的。其实,广东的三大民系,无论是从各自的地域而言,还是从各具特色的建筑而言,均具有生态群落的特征,并同样呈现出生态群落的层次——山区的围屋和沿海的如西关大屋、骑楼等,与各自的生态环境,都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几十年前,日本一位学者便在《文明的生态史观》一书中,提出了相应的规定。

  其实,风水中讲“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选择,“藏风聚气”的追求,等等,与古人一直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一个天人合一、自然天成的环境,无疑是人类理想的居所,建筑所选择的环境,所要营造的空间,难道不正包含这些么?只是用今天的科学语言来描绘,在用词上有所区别罢了。今天无非好用白话文中的“空气流通”、“阳光充足”、“通风透气”、“布局合理”之类。

  连黑格尔也这么说过:“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的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就要在这个可提到完满解决上体现。”如果换成中国古代的话语,那么,他说的气候等等,则为“天时”;环境、地位、自然风光,当为“地利”;而“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这当然是指人的统筹能力于宏观把握,从而,“自由的统一的整体的创造”,便在于“人和”了。可见东西方的哲人,在建筑的基本理念上,还是相当一致的。

  当然,我们今天讲的“生态建筑”,不再是巢居、窑洞、干栏式建筑,而是有了一个审美层次上的提升乃至飞跃。自然适应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可以有了更高的认识与理解——说到底,仍是审美属性与自然适应性不可分离的原则。包括中国古代建筑中“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反翘室宇,西方以为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屋顶曲线,其实仅是结构上率直自然的结果,并没有刻意的天人相分,反而是自然适应性的表现,而在功能及审美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用古人的标准来说,是善与美的统一,即“尽善尽美”才行。

  生态建筑不是刻意的产物,而是自然而然,早就包含在建筑历史中。我们叩问历史,便知道这并非故作惊人之笔,只是今人的幡然醒悟罢了。尤其是在高速发展之际,人们每每过于急功近利,忘记了这一点,从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点,我们今天多少已经看清楚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在生态建筑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我们不妨看看若干发达国家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态建筑典范——这在我们前边有关章节中已经详尽阐述过了,我想,这将给发展中的中国,尤其是南方一个很好的发展的启迪。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生命绿洲论坛

GMT+8, 2024-11-23 06:31 , Processed in 0.07107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