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绿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8|回复: 2

李子勋:最好的早教是亲近自然

[复制链接]
清凉风 发表于 2013-10-30 15: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子勋:最好的早教是亲近自然

转载 第二家园
@Sunny

    但凡对心理学稍微有点兴趣的人,对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李子勋。他被人们熟知的形象是“明星心理医生”,面带微笑耐心倾听,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解答了很多人的心理困扰,被观众评价为“一个会用肢体、表情、目光来倾听的人”。他还是《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的专栏作家。其实,医学出身,后来又在北大攻读精神病学和心理学,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他,也是一位家庭教育专家。

    他的最新著作《早教的秘密》本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

1.jpg
《早教的秘密》一书封面


    近日,本报记者电话连线专访了李子勋。睿智沉稳的李子勋老师围绕他的早教观点:“三岁以下的婴儿最重要的早教是亲近大自然。”从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解答记者的问题。采访更像一次学习,希望家长们受益。

    让孩子成长为自然人

    文化周刊:请给我们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写作的缘由是什么?

    李子勋:最近10年,早教在我国很火,有不少企业请我讲课,这本书就是这些年讲课的累积,把大致讲稿整理成书。这本书建立在医学、生物学基础上,对细胞发展、大脑功能做了解释。

    过去的观点认为婴儿愚笨,实际上婴儿与自然的交流是顺畅而丰富的。我在书中提到不要过早用人类文化开发儿童,要让儿童多接触大自然。正像很多专家担心的,我们的教育如流水线般正生产出某一类人。由于跟大自然接触越来越少,人类的创造力也越来越弱。婴幼儿期如果多接触自然并给予饱满的刺激,5岁或者7岁以后就能够更好地学习,智商更高。

    书里回答了“为什么要让孩子回归自然?”的问题。让婴幼儿更多接触自然,把他们放在自然环境里会形成初始感受和对自然的尊重。同时还想通过这本书呼吁人类要保护自然。

    说到早教,我想提醒热心早教的家长不要急功近利,过早认字不见得是好的,家长要有平常心。当然我也不反对3岁或者5岁以后接触早教(尤其是5岁后),因为孩子毕竟要走向社会。

    文化周刊:您在书中有一个观点:“让孩子成长为自然人,而不是人造人。”在您的理解中,“自然人”和“人造人”的概念是怎样的?

    李子勋:人类发展到今天,尤其是科技的进步,使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从生命科学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话,意味着快要结束了。所以人类要意识到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人”就是指对大自然怀有敬畏的心,和自然亲近。而如果完全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作出的行为是对自然的破坏,就成了“人造人”。

    文化周刊:“早教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很同意您的这个观点。我想请教您的是,是指唤醒孩子的潜能和智慧吗?

   李子勋:不是。“唤醒”指唤醒头脑中已经存在的东西。大自然的信息在人类大脑中已经存在,比如婴儿看到天上的鸟、水里的鱼,一点也不惊讶,而3岁以下的婴儿只能看到人类社会的局部。我也做过这个实验,婴儿看到“自然”和“人工”的东西时表情不同,前者是惊喜的,后者是惊讶的。

    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文化周刊:您说,“做父母最难的,其实不是主动去教孩子什么,而是能主动不教孩子什么。”这一点怎样理解?

    李子勋: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对雨感兴趣,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下雨?”如果是5岁以下的孩子,妈妈不用解释得非常清楚,不是非要用物理学的知识做严谨的回答才可以,只要在孩子能够理解的层面回答就可以了,不要超越孩子的想象力去灌输一些东西。

    文化周刊:现在有很多亲子教育的书认为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很大,那么您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大的作为应该是什么?

    李子勋:“关注”和“陪伴”,尽可能不要干扰孩子。这里主要是指5岁之前,此外还有一个保护,保障孩子的安全。要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允许孩子的儿童期变长。

    文化周刊: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少都有逆反的行为,喜欢自己做主,也不愿意听家长的话了。那么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应该怎样呢?

    李子勋:不同时代的家长,他们的社会认知,会停留在那个时代。现在80后、90后的孩子,追求成为自己,追求被尊重,到了青春期,带有这个时代的特征。他们从小就认为自己不错。而60、70后,从小追求进步,生活在相对紧张的时代,总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个感觉是少年时期,青春早期形成的。父母辈与孩子辈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很难交流。当孩子到了十二三岁以后,家长做的最好是分享而不是认同,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否则无法达成交流。

   家庭教育要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文化周刊:您怎样看待学校教育?

    李子勋:学校教育是主体教育,我个人是表示尊重的。学校不能给予孩子的,要由家庭给予。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要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

    学校教育虽然是把孩子教成一类人,但不能说学校这种主体教育不好,家长不要站在学校教育的对立面。

    文化周刊: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要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等,那么和您在这本书里说的三岁以前的自然教育有冲突吗?成长中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挤压,这个矛盾可以解决吗?

    李子勋:没有冲突。因为5岁以后会说话、写字了。5岁以前的孩子理解力差,但感受力强。如果5岁以前让他(她)保持和自然的接触,这个记忆会终身保留。

    而大多数的早教是建立在记忆上,对未来的学习没有帮助,过早给孩子成型的东西,是剥夺了他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如果让年幼的孩子自己去感受、探索,效果反而更好。

    小学、中学是培养孩子自我学习的技能、思维的方法,到了大学才是知识的海洋。在我看来,学习成绩不代表什么,记忆力好的同学成绩好,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能力。所以说这本书也是给家长开了一个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窗口。

    文化周刊:对于中国的应试教育,您认为有什么好的改进的方法吗?

    李子勋:我不是那么赞同取消应试教育,毕竟国内的人文环境还达不到可以通过推荐上大学的程度。但最好要有补充机制。比如高校和高中可以通过推荐,招一些特型的孩子。指的是有天赋,但对主体教育不适应的孩子,比如不是学习前几名,而是10名以后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独到之处,学习不差,在某方面有天赋。

    人物档案

    李子勋,著名心理学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期特邀嘉宾;《心理月刊》《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杂志专栏作家。

    他是国内较早将心理学知识向大众普及的心理学家,也是国内最受读者、观众关注的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曾出版《家庭成就孩子》《你在为谁而活》《婚姻的烦恼》《陪孩子长大》《根源舞》《问问李子勋》等,作品累计销量超过500000册。

来源 有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清凉风 发表于 2013-10-30 15: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子勋:人类发展到今天,尤其是科技的进步,使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从生命科学看,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话,意味着快要结束了。所以人类要意识到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自然人”就是指对大自然怀有敬畏的心,和自然亲近。而如果完全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敬畏,所作出的行为是对自然的破坏,就成了“人造人”。

----------   
李子勋的“对大自然怀有敬畏的心”与生命禅院的宗旨“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之道。”不谋而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力 发表于 2013-10-30 15: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抓住当下即是赢得未来,健康快乐就从现在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生命绿洲论坛

GMT+8, 2024-11-25 10:08 , Processed in 0.0690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