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绿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7|回复: 12

[未解之迷] 探索未解奥秘(全) 一

[复制链接]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1.jpg


         这是个谜一样的世界。
  对这句话,你或许将信将疑。但事实就是这样。至少,人类的知识远没有达到洞悉天地、无所不知的地步。一个无知的人,常常会盲目地自信,反而一个人知识愈多,愈发现这个世界未解的奥秘和已有的知识相比,却是前者占了上风。
  这不仅仅是悲观者的论调,事实可能就是这样。
  试问,自诩聪明的你,对我们这个世界究竟了解多少?你知道距离我们并不算太远的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吗? 你知道外星人确实拜访过地球吗? 所有那些“超自然”的神秘现象背后的缘故你也—一知道吗?你知道有些人为什么突然神秘失踪、甚至为何失而复现吗?还有……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类的奥秘,即使是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爱因斯坦也承认,它们仍属于人类的未知领域和知识殿堂的黑暗角落。
         有人说过,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对未知世界探知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全面了解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但我们所做的一切尝试,包括调查、记录、分析,将为这一研究提供佐证。换句话说,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为了探索人类奥秘而做的调查、记录和分析。其中包括:宇宙的天机;惊心动魄的第三类接触;坠入神秘的“超自然”现象;神奇诡异的失踪事件;无迹可寻的神秘藏宝;名人身上的浓浓迷雾;死而复活的恐龙之谜;有史可载的迷离悬案;未知事物的终极探索……
  智慧是公平的知识之树结出的宝贵果实,它养育着全人类。一切能生根发芽的地方,知识之树都在繁茂地生长。数据、假说、实验、探索、思考、评价和交流,是7 位智慧果园的忠实园丁。像普通的花和树一样,知识之树也需要异花授粉才能结出品种优良、营养丰富的果实。仅仅考证已知世界的人,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只有具备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想象力的人,才能学到更多。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天地玄妙:地球的秘密档案




  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它存在于何时?为什么消失?传说的大西洲大陆与大西洋之间有何关系?这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多个世纪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
  “失踪”的大西洲
  也许有人想过:难道地球上除了五大洲,就没有第六大洲了吗?
  有。它就是大西洲。
  最早记载有关大西洲传说的人当推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一前347年)。公元前350 年,柏拉图在两篇著名的对话像《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详细记述了阿特兰提斯的故事。传说在12000 年以前,离直布罗陀海峡不远,在美洲、欧洲和非洲之间浩瀚的大西洋中曾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大陆,名叫阿特兰提斯大陆,或曰大西洲。其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公里,“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这个岛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森林茂密,土地富饶,经济繁荣,科学发达,建筑宏伟,国富民强,威震天下。可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在一次特大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沉没海底,消失于滚滚波涛之中,踪影全无。
  于是,大西洲存在何时,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人们颇为关心的事情。学者专家们进行了许多的探寻和研究,给出了众多的解释。
  在古代,有不少富有兴趣而又勇于探险的考古学家便进行过尝试,以期找到柏拉图描绘的那片富于诗意的家园。有的学者提出,正如柏拉图所述,在大西洋中部可能的确存在过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洲,亚速尔群岛、威德角群岛和马黛拉岛这些大西洋上的岛屿,也许就是大西洲仅存的陆地。中世纪晚期,在欧洲人寻找新大陆的热潮中,还有人把大西洲的位置画在了他们的航海图上。
  1882年,美国学者唐纳利运用考古、语言、人种、地质、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的知识对之进行综合考察,提出了一个假说。他提醒人们注意,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地处旧文明大陆的埃及文化之间有许多惊人的共同之处。如部分金字塔的建筑结构、木乃伊的保存方法、历法等等,两地文化之间有着共同的起源和相互影响,而双方联系的中介者就是新旧大陆间在大西洋上存在过的大陆,即柏拉图所说的大西洲。这片大陆沉落海底后,中断了新旧大陆的交往。唐纳利关于大西洲失落于大西洋中部的推断被自然科学家们否定了。
  1958年,美国学者范伦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附近的海床发现,那里有着许多巨大的各种形态的几何图形结构和长达好几百里地的线条。又过了10年,他在同一地区的海底又发现了长达几百公里的城墙,此墙由每块16立方米的大石块砌成,他还发现了几个码头和一座栈桥,这显然是沉没了的港口旧址。一时间,大西洲似乎要重现于世了,探险家们纷纷来到巴哈马群岛的这片海域,诲底的石墙和码头引起了人们对失落了的大陆的种种猜测和遥想。但这些假说很快又被海洋学者推翻。
    一些学者从地质变化和化石发现的角度认为,亚速尔群岛北部海下的2300米处的岩石是1.7万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有些学者进而指出,沉睡在亚速尔群岛海底的亚速尔高原在古代曾是一块陆地,它的形状与大小同柏拉图记述的大西洲相似。1974年,前苏联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300 海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海底城市,许多人认为这正是大西洲的城市遗址。近年来,还有人在海地和古巴等地沿岸海底发现了一些金字塔及其建筑遗址,进而认为加勒比海正是大西洲大陆的所在。古代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一些部落就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西边的大陆,而美洲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是在他们的东方。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这种种假设仍被人们考察的结果无情地否定了。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 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公元前20世纪至前15世纪的450 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 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两者相差近80年和72万平方公里。
  大西洲究竟在哪里?它存在于何时?为什么消失?传说的大西洲大陆与大西洋之间有何关系?这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多个世纪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
  在深深的太平洋海底,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因此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其中最异想天开的,莫过于古大陆的推测。
  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曾有过古大陆的是英国人种学家麦克米兰·布朗。20世纪初叶,他在《太平洋之谜》一书中首次提出远古时期太平洋曾经有过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大陆。此后,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屡见不鲜,以英国学者詹姆斯·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最有影响力。他通过大胆的假设、广泛的调查、独到的推理乃至自信的笔勾勒出远古时期太平洋中姆大陆的概貌。1931年,他的名著《消逝的大陆》在纽约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此后,他陆续推出了《姆大陆的子孙》、《姆大陆神圣的刻画符号》、《姆大陆的宇宙力》等一系列专著,奠定了太平洋中古大陆学说的基石。关于消逝的姆大陆,乔治瓦特是这样描述的:在远古时期,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大陆,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鼎盛时期的人口约6400万,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的居民有黄、白、黑各种肤色的人种,他们无贵贱之分,和睦相处。古大陆的国君名叫拉·姆,他既是古大陆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最神圣的宗教领袖。姆大陆居民信奉单一的宗教。
  古大陆的居民拥有高度的文化,在建筑和航海方面尤其出类拔萃,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拥有殖民地。
  古大陆上共有七大城市,其中希拉尼普拉是首都。境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港口中船舶云集,商旅不绝。
  古大陆没有险峻的高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丰收连年,终年植物繁茂,四季花果飘香。莲花是古大陆的国花,在水滨尽情地绽放;树荫下彩蝶乱舞,蜂雀呢哺,蝉鸣幽幽;原始森林中野象成群漫游,双耳不时扇动,拍打着骚扰的飞虫;到处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可是,有一天古大陆发生了可怕的轰鸣,刹那间,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火山喷发,岩浆流溢,古大陆的居民与辽阔的国土在一夜之间沉入汪洋大海之中,仅有几处高地露出洋面,侥幸生存下来的居民被隔离在一座座小岛上,古大陆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灭,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古大陆,更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乔治瓦特将远古时期太平洋中姆大陆的情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1863年,法国学者德·布尔布尔在马德里是家历史学会图书馆里,发现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时代的神父狄埃戈·德·兰达撰写的《尤卡坦事物考证》又称《尤卡坦纪事》手稿,他根据手稿中记录的玛雅象形文字草图,阅读了现收藏在西班牙的玛雅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发觉其中有两处记录了一个名叫“姆”的大陆因火山灾害而消失。他认为姆大陆位于大西洋中,姆大陆一名由此而来。
  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玛雅遗址的最早发掘者、法国学者奥格斯特·普伦金(1826-1908年)在其所写的《姆大陆女王和埃及斯芬克司》一书中,依据《特洛阿诺抄本》和玛雅遗址奇钦伊扎中的壁画等材料,作出了颇富罗曼蒂克的设想。他认为,古代近亲结婚较为普遍,当时姆大陆由女王姆当政,为了获得女王的爱,她的亲兄弟科(美洲狮)与阿克(龟)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阿克杀害了科,霸占了女王姆,并从她手中攫取了对姆大陆的统治权。女王姆感到耻辱,于是逃奔埃及,为了悼念死去的兄弟科,她兴建了斯芬克司像,自己改名伊西丝(埃及女神),创建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普伦金也认为姆大陆消失在大西洋中,与德·布尔布尔的观点不谋而合,但与乔治瓦特的观点大相径庭。然而他们都一致认为,中美洲的玛雅人是姆大陆的移民。
  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姆大陆的居民和古代印第安人一样,崇拜太阳神,不仅懂得使用火,而且还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一种原始的刻画符号。他们用长方形表示国土,盛开的莲花表示姆大陆……这种刻画符号实际上就是纪念姆大陆消逝的碑铭,只不过无人能够释读而已。此外姆大陆的居民还会烧陶、编织、绘画、雕刻、造船以及航海,渔业也很发达。
  至于姆大陆消逝后遗留下来的城市遗迹,乔治瓦特认为在太平洋诸岛上比比皆是。当时属于姆大陆一部分的复活节岛幸免于这场灾难,没有沉入海底,现在岛上的众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很可能就是姆大陆的遗物。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上的建筑遗址以王陵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共有90余座人工岛,每座岛上均有高约10米的玄武岩石城墙,岛上还设有防波提、牢狱等,据说也是姆大陆的遗迹。塔西堤岛上有一种类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筑物,也是姆大陆的遗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互不相关的遗迹、遗址和遗物果真是消逝的姆大陆居民创造的吗?从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来看,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居住历史至多不超过3000年。如何解释12000年前消逝的姆大陆与太平洋诸岛之间的时间差异呢?
  值得一提的是,乔治瓦特依据的最重要文献材料之一《拉萨记录》是在中国西藏拉萨某寺院中发现的,它是记载4000年前占星术的文献。他依据的其它几件原始文献——玛雅古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德累斯顿抄本》、《波斯抄本》、《科特西亚抄本》等也是记载占星术的文献。这些文献中都记载了姆大陆消亡的情况。
  《拉萨记录》中提到姆大陆的沉没是发生在编写该书之前8062年的事件,《拉萨记录》是距今4000年前的作品,据此可以推知,姆大陆的沉没是在距今12000 年前,恰与阿特兰提斯大陆(大西洲)沉没的时间相当。乔治瓦特认为这两个古大陆是由于共同的原因而沉入汪洋大海之中的。
  乔治瓦特还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描绘姆大陆居民的移民路线。他认为,人类文明发源于姆大陆,继而传播到美洲大陆,然后又从美洲大陆传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最后才从那里传播到埃及、欧洲和非洲,因此,姆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根据现代地质学常识,大洋的地壳是较重的玄武岩构成,大陆的地壳由较轻的花岗岩构成,海底地壳与陆地地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1968年,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白凤九”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打捞出一块花岗岩石头,当时它被认为可能是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洋流携带而来的。无独有偶,1973年10月23日,日本东海大学海洋考察船“望星九”号在九州岛附近的海域打捞出一个含有花岗岩的大锰块,显然再用洋流来解释锰块的来源未免牵强附会。科学家们将这两起发现联系起来推测,它们会不会是沉入海底的姆大陆残留物呢?日本科学家们正通过对太平洋底全面、广泛的科学考察,力图发掘出新的材料,以期对姆大陆的存在与否作出一个可信的解答。最后需要提出的是,在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球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在距今6000万年前,而乔治瓦特却认为地球上山脉的形成是在距今12000 年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该作如何解释呢?地球表面几度浮沉、桑田沧海固然是事实,但是浩瀚的太平洋中,果真存在过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姆大陆吗?也许这仅仅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类一个天真善良的愿望而已。
  鲜为人知的雷姆里亚大陆
         如果有一样东西,有的人说它存在,有的人说它不存在,有的人说它这样,有的人又说它那样,那么,它就会变得神乎其神!
  雷姆里亚大陆就是这样。关于雷姆里亚大陆的大胆假设由来已久,而且近乎神奇。早在19世纪后半叶,地质学家们就开始探讨非洲南部与印度半岛之间是否存在过“地桥”——雷姆里亚大陆的问题。特殊哺乳类动物生息的马达加斯加岛、巨大陆角生活的阿尔达布拉群岛、塞舌尔群岛、马尔代夫群岛、拉克代夫群岛等等,从非洲南部一直延续到印度半岛南端之间。据此,地质学家们推测,这些岛屿莫非是古大陆的残余?
  奥地利史前地理学家梅尔希奥尔·纽马伊亚,在其1887年出版的著作《古代大陆》中,描绘了佛罗纪(爬虫类时代中叶)的世界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巴西·埃塞俄比亚大陆”的角落延伸到“印度·马达加斯加半岛”。这表明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曾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
  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杜斯认为,古生代(鱼和无脊椎动物的时代)南半球存在过一个广袤的“贡达瓦纳大陆,”而北半球则存在过“北阿特兰提斯大陆”和“安格拉大陆”,他的论点发表在1880年出版的《地球表面》一书中。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德国生物学家恩勒斯特·海因里希·赫凯尔发现, 一种栗鼠与猿杂交的动物“雷姆尔”原来生活在马达加斯加,但在远隔大洋的非洲、印度、马来半岛也能见到。据此,他断定,马达加斯加与印度之间的“地桥”直到新生代(哺乳类动物的时代)依然存在,而且,他还认为沉没的大陆很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英国动物学家菲力浦·斯科雷特在赫凯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议将这个消逝的“地桥”命名为“雷姆里亚”。
  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雷德·威格纳(1880-1930)于1912年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和海洋分别由质地不同的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因此在很长一段地质年代里,大陆一直在海洋上漂移,不断发生分离、结合,从而形成今天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状况。
  威格纳认为,在古生代,大陆是一个整体,名叫“潘加阿大陆”;中生代(恐龙时代)发生漂移;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来临时,发生分裂。假如威格纳的论点成立的话,那么分离的陆地之间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地桥”——雷姆里亚大陆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了。
  然而,文献资料和神话故事对消逝大陆的描绘却令人深信不疑。
  公元前1 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提奥多罗斯,记载了一个名叫伊安比罗斯的商人漂泊到南方大洋中一块陆地上的奇特而又曲折的经历。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这个商人途经阿拉伯,前往“香料之国”。不料,途中被海盗抓去,带到埃塞俄比亚,他与另外一个囚徒偷偷地准备了6 个月的干粮,驾着轻舟逃离虎口,向南行进,在海上漂流4 个月后,被海风吹到一座岛上。
  这座岛周长约900 公里,气候四季如秋。居民的体形奇特,但并不丑陋,他们性格敦厚,知识丰富,精通占星术,使用独特的拼音字母,在圆柱上写有文字,人均寿命达150 岁,无贫富差别,男女平等。岛上生长着一种苇草,果实可以吃,还有温泉、冷泉,赋予人类健康和长寿,岛的周围海中有7座小岛,亦有居民居住。
  这个商人在岛上生活了7年,最后辗转印度、波斯(今伊朗)返回希腊。
  这则故事自然会使人联想到柏拉图笔下的“乐园”——阿特兰提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中描写的鲁滨逊的奇特经历,可以食用的苇实可能指的就是稻米。
  提奥多罗斯还记载了东方理想国——播海伊亚。这是一个与阿拉伯进行香料和药品交易的国度,有7 座城市,最大的是帕拉那。城中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大神庙,景致优美,树木、草地、花园、水流融为一体,相映成趣,可爱的小鸟咽嗽鸣叫,大象、狮子、豹等动物一应俱全。居民尚武,普遍使用两轮马拉的战车。
  居民分为三个阶层,即祭司与手工业者、农夫、士兵与牧民,祭司权势炙人,生活奢华。每年岛民选出三人共同治理国家,实行“三头政治”。居民个人拥有的财产通常是房屋和庭院。一般居民普遍穿羊毛衣服,男女均佩戴黄金饰品,贵重金属矿产丰富,但不准携带出境。
  阿拉伯地理学家们认为岛的周长将近5000公里。据4000年前的埃及王国时期纸草文献记载,漂泊到岛上的船员们,在世外桃源般的岛上开始生活后,这座岛屿的统治者——大蛇便出来劝告道:“这座岛屿不久即将沉没。”
  希腊人从远古时代起,一直称呼传说中消逝的大陆居民为“普利塞利里特人”,据说这个大陆气候宜人,土地肥沃,人丁兴旺,后来因为触犯神灵而沉入大洋底部。
  斯特拉波、普利里乌斯等古希腊罗马学者均写过东方大洋中的大岛“塔普罗巴赖”的事情。
  古代泰米尔族历史学家们对自己祖先的发祥地进行考察后坚信,在遥远的古代,祖先们生活在位于赤道附近一块名叶‘纳瓦拉姆”大岛的南部,大陆的首都“南马德拉”后来沉入印度洋海底。
      泰米尔族使用的语言是泰米尔语,迄今在印度次大陆南端马德拉斯邦、斯里兰卡等地仍在使用。这种语言是南亚德拉维亚语系中远古时期最为发达的一种书面语。这一系列的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都说明印度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鲜为人知的“雷姆里亚大陆”。

雷姆里亚大陆对神秘主义者来说更有特殊的魅力。
  19世纪末,俄罗斯出生的埃雷娜·布拉巴斯基女士在神秘主义的进化论中将雷姆里亚人也列入其中。她认为地球17个始祖之中,第三个出现的是雷姆里亚人,他们雌雄同体,卵生,像猿人一样,有的有四只手,有的脑后长着一只眼睛。
  英国神学家斯科特·埃里奥特认为,广阔的南方大陆雷姆里亚是中生代繁荣的大陆,恐龙等爬虫类动物悠闲地生存。陆上是巨大的恐龙漫游,空中是翼龙飞舞,水里是鱼龙出没。雷姆里亚人智力低下,富有原始性,身高4.5米左右,肌肤褐色,口鼻突出,小眼,眼眶距离较大,不仅能看到前方,还能看到侧面。他们没有前额,头后部长着一只眼睛,四肢长而弯曲,手足巨大。穿着爬虫类的皮衣,手持木枪,牵着驯服的恐龙……
  对于雷姆里亚大陆进行最系统探讨的是路易斯·斯潘斯。他在《雷姆里亚问题》的专著中提出了两个雷姆里亚大陆的假说。
  其一是从印度洋横向延伸到太平洋;另一个是同样的起点从印度洋倾斜延伸到太平洋。
  他发现大洋洲民族在人类学上和地理上的分布是一致的。密克罗尼西亚分布着印度尼西亚人种,夏威夷、波利尼西亚和新西兰分布着波利尼西亚人种;所罗门、斐济分布着美拉尼西亚人种。他认为,这种分布意味着雷姆里亚大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而是由两块夹着狭窄海沟的陆地构成,一块陆地包含新喀里多尼亚、苏门答腊岛等;另一块陆地包含夏威夷群岛、新西兰岛、萨摩亚群岛、社会群岛等。
  斯潘斯的雷姆里亚大陆说,与麦克米兰·布朗提出的太平洋姆大陆说既相重复,又相矛盾,尤其是在居民问题上严重分歧。布朗认为,现在的大洋洲居民大部分定居了10万年以上,而斯潘斯则认为,太平洋地区,至少太平洋东部曾经生活过金发白皮肤的先民,并不都是棕色人种。布朗和斯潘斯均认为,古大陆的毁灭是由于地球内部剧烈变化引起的,但是布朗认为,古大陆的毁灭是急剧的、转瞬即逝的;斯潘斯认为,古大陆是随着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而缓慢沉没的。
  斯潘斯认为,雷姆里亚大陆的原始居民是白种人,拥有高度发达的石器文明。众多岛屿上遗留下来的石建筑便是最好的说明。
  至于这个大陆居民的去向,斯潘斯认为,雷姆里亚大陆沉没后,这个民族经过亚洲,移居到欧洲,残留下来的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逐渐退化。此后,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的居民的祖先相继来到这里,与雷姆里亚大陆的居民融合……
  最近,前苏联语言学博士、地理学会员亚历山大·孔德拉特夫(1937-)在其著作《三个大陆的秘密》中,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南亚德拉维达语系与雷姆里亚大陆的关系。通过将印度文明中代表性的遗址摩亨佐一达罗、哈拉帕出土的印章和护符中的象形文字输入电脑,与其它地区的语言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吸收了苏美尔人的语言,与德拉维达语最为接近。因此他认为印度文明与苏美尔文明起源于同一个文明,而这个更为古老的文明已伴随着雷姆里亚大陆的消逝而烟消云散。
  尽管雷姆里亚这一名称在19世纪即已出现,但是对印度洋的正式调查则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8年,美国斯库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对印度洋中央海岭进行了科学调查,发现大西洋底有四条南北走向的大海岭,其中两条大海岭今天仍在不断增大。活跃的海岭与不活跃的海岭为何能同在一个大洋底部呢?至今仍无法解开其中的奥秘。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以及澳大利亚西部的布罗肯海岭作为古大陆的一部分,是怎样从周围的大陆中分离开来的呢?这还是一个令人难以解释的悬案。
      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对印度洋底部地形最为复杂的西北部马斯卡林海域进行钻孔地质调查,发现这一带海底下沉了一千几百米。这是在数千万年的地质年代里发生的。
  根据板块结构理论,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是由于共同的成因形成的,由于印度板块向正北方向移动约5000公里,与亚洲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那么,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中,雷姆里亚大陆沉浮如何呢?据考察,这个变动发生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4500万年前。
  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底地壳活动频繁,有些部分持续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断增长。这些缓慢不断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雷姆里亚大陆曾经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呢?
  南极洲猜想
  1959年底到1960年初,哈普古德教授利用圣诞节假期,在华盛顿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考室查阅有关南极洲的资料。一连好几个星期,他废寝忘食,埋首在成堆的中古世纪地图中,展开搜寻的工作: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
  我找到很多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找到的东西,十分有趣。我还找到一些描绘南方大陆的地图。有一天我打开一本地图集,翻到某一页,眼睛蓦地一亮,整个人顿时呆住了。那是奥伦据乌斯·费纳乌斯在1531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我瞅着这幅地图下方的南半球,心里想:我终于找到了真正可靠的南极洲地图。
  地图上的南极洲,整体形状和轮廓与现代地图所呈现的这块大陆像极了。南极的位置靠近大陆中央,和现代地图显示的相去不远。环绕海岸的山脉,使人联想到最近几年在南极洲发现的诸多山脉。显然,这幅地图并不是某个人一时异想天开,凭空捏造出来的。地图上的山脉形状不一,各有各的独特轮廓,有些靠近海岸,有些位于内陆。河流发源自这些山脉,境蜒流向大海,每一条河流都依循看起来非常自然、非常可信的排水模式。这显示,南极洲最早的地图绘成时,这块大陆的海岸犹未被冰雪覆盖。然而,地图上所呈现的南极洲内陆,却完全不见河川和山脉的踪影,这意味内陆地区全被冰雪覆盖。
  哈普古德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李察·史崔臣博士检视这幅地图后,做出以下结论:
  (1 )费纳乌斯的地图是依据更早的几幅原始地图绘制成的,而后者是根据几种不同的投影法绘成。
  (2 )它确实显示南极洲海岸地区被冰雪覆盖前的景况,尤其是穆德后地、恩德比地、维克斯地和位于罗斯海东岸的维多利亚地以及马利伯德地。
  (3 )如同皮瑞·雷斯地图所显示的,费纳乌斯地图所呈现的南极洲,在一般形貌和地理特征上,都跟现代科学家对“冰层下”的南极地面进行地震调查后所绘制的地图颇为吻合。
  哈普古德教授认为,费纳乌斯地图显然证实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看法:被冰雪完全覆盖之前,南极洲曾被人类探访,甚至定居过。果真如此,这件事一定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费纳乌斯地图显示,最初绘制南极洲地图的人,是生活在极为古远的时代,那时正是北半球最后一个冰河时期结束的时候。”
  费纳乌斯地图所描绘的南极洲罗斯海,是支持上述观点的进一步证据。南极洲大冰河,诸如毕尔德摩尔和史考特,今天的出海口都覆盖着冰层,但这幅绘于1531年的地图却显示,这个地区散布着港湾和河川,这些地形上的特征足以证明,费纳乌斯使用的原始地图当初制作时,罗斯海和它的海岸还没有被冰层覆盖。“为了提供这些河川必要的水源,海岸后方必定有一个不被冰封的辽阔腹地。今天,这些海岸和腹地全都埋藏在1.6公里厚的冰层下,而罗斯海本身,则终年飘浮着数百英尺厚的冰块。”
  罗斯海的变迁充分显示,漫长的无冰时期在公元前4000年结束之前,南极大陆曾被一个神秘的文明勘探过,并且绘制成地图。这个论点还有另一个证据,那就是1949年“伯德南极探险队”使用空心筒,在罗斯海海底捞起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分为许多层,区隔十分清楚,反映不同时期中不同的环境状态,诸如“粗冰海层”、“中冰海层”、“细冰海层”等等。最令人惊异的发现是:“其中好几层是由细密精致的沉淀物组成,而这些沉淀物似乎是从温带(无冰)地区,经由河川口进入海洋的。
  如果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马瑞博士发明的一种年代鉴定法,检视在海水中发现的三种不同的放射元素,就会发现,大约6000年前,携带细密精致的沉淀物入海的河川,确实曾经存在于南极大陆,一如费纳乌斯地图显示的。直到公元前4000年之后,“冰河式的沉淀物才开始堆聚在罗斯海海床上……其下的核心沉淀物显示,在公元前4000年之前,南极地区曾经享有很长一段时期的温暖气候。”
  费纳乌斯的地图让我们瞥见了历史上没有一个制图家看见过的南极洲。当然,光凭一幅地图并不足以说服我们:一个已经消失的文明曾经在南极大陆留下踪迹。可是,如果有五六幅类似的地图摊在我们眼前,我们是否还能等闲视之?
  譬如说,我们是否还能睁一眼闭一眼,继续漠视16世纪最有名的制图家吉拉德·克雷摩——又名麦卡脱——绘制的一些地图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他发明的“麦卡脱式投影法”,至今仍应用在大部分世界地图上。据说这个谜样的人物(1563年,他突然造访埃及的大金字塔,行踪十分诡秘)“一生孜孜于探寻……古人的学问”,并且花了很多时间搜集古代地图,为自己建立一座庞大的包罗万象的参考图书馆。
  值得注意的是,1569年,麦卡脱编纂地图集,将费纳乌斯的地图搜罗进去。同年,在亲手制作的地图中,他也描绘了南极洲这块大陆。这些地图呈现的南极地区(当时犹未被欧洲人发现),可供辨认的包括:位于马利伯德地的达特岬和赫拉契岬、亚孟森海、艾尔斯华斯地的瑟斯顿岛、白令豪生诲的佛雷契群岛、亚历山大一世岛、南极半岛、魏德尔海、诺维吉亚岬、穆德后地的雷吉拉山脉群岛、穆里格一霍夫曼山脉群岛、哈拉德王子海岸、施雷西冰河在哈拉德王子海岸的入口、卢特性一霍姆湾的帕达岛以及思德比地的欧雷夫王子海岸。哈普古德教授指出:“这些地理特征,有些比费纳乌斯地图上描绘的还要清晰。显然,麦卡脱手头掌握的一些原始地图,是费纳乌斯未曾使用过的。”
  值得一提的何止麦卡脱。
  18世纪法国地理学家非立比·布雅舍,早在南极大陆被正式“发现”之前,就已经绘制出一幅南极地图。最不寻常的是,这幅地图显示,它使用的蓝本似乎是年代更为久远的一些地图——比费纳乌斯和麦卡脱使用的蓝本地图也许早上数千年。布雅舍地图呈现的是南极洲被冰层覆盖前的真实面貌。它揭露了如今已被冰封的整个南极大陆的地形,而这种地形,直到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科学家对南极展开全面性的地质调查后我们才略有所知。
  这项调查证实了布雅舍于1737年出版南极地图时所提出的看法。 以古老地图(现已遗失)为依据,这位法国学者画出一条明显的水道,将南极洲分成东、西两块大陆,而中间的分界线就是今天的“南极洲纵贯山脉”。
  如果南极洲不被冰层覆盖,这条连接罗斯海、魏德尔海和白令豪生海的水道就确实有可能存在。正如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调查所显示的,南极大陆(在现代地图上,它是一块连绵不绝的陆地)是由一个庞大的群岛组成,而这些矗立海面上的岛屿,彼此之间阻隔着厚达1. 6公里的冰块。
  许多正统地质学家认为,在冰封的南极盆地出现水道,最后一次是在数百万年前。从正统学术观点来看,在如此古远的时代,人类根本还没有演化完成,更不必说具有测绘南极大陆的能力。然而,布雅舍的地图和国际地球物理年的调查却显示,在冰封之前,这块大陆确实曾被绘测过。这一来,学者们就得面对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而无所适从。
        到底哪一个观点正确?
  如果我们赞同正统地质学家的观点,认为南极最后一次处于无冰状态是在数百万年前,那么,我们就得将达尔文以来的科学家所搜集的人类进化证据一举推翻掉。情况可能不是如此,因为化石记录很清楚地显示,几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还没有“进化”;他们只是一群额头低垂、行动笨拙的“类人猿”,根本没有能力从事先进的智能活动,诸如绘制地图。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难道说,真有一群外星人出现在那个时候,乘坐太空船绕行地球,对还未被冰层覆盖的南极洲进行勘探,绘成一幅幅先进、精密的地图?
  或者,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考虑哈普古德提出的“地壳移置”理论,承认南极大陆在15000 年前确实曾经处于无冰状态,一如布雅舍的地图所描绘的?
  有没有可能, 一个高度发展、足以绘测南极大陆的人类文明,在公元前13000年左右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然后忽然消失?若有这个可能,那么,这个文明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纵观费纳乌斯、麦卡脱和布雅舍的地图,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持续好几千年的一段时间中,南极洲可能一再被勘探测绘过,而这期间,冰层逐渐从南极内陆向外扩散,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才将南极大陆所有的海岸吞没。皮瑞·雷斯和麦卡脱所依据的蓝本地图,极可能是在这个时期的末端,冰层逼近南极海岸时绘制成的;费纳乌斯的蓝本地图,显然更为古老,当时冰层只存在于南极内陆;布雅舍使用的原始地图,甚至更为古旧(可能绘制于公元前13000 年左右),当时整个南极大陆犹未被冰层覆盖。
  从公元前13000 年到公元前4000年这段时期,地球上其它地区有没有被勘探,并且精确地绘制成地图?在皮瑞·雷斯地图上,我们也许可以找到答案。这幅地图蕴含的奥秘,不仅仅南极洲而已:
  (1 )绘于1513年的皮瑞·雷斯地图,却相当完整地呈现出南美洲的地形,令人惊异。它不但描绘出南美洲的东海岸,也勾勒出西部的安第斯山脉,而当时的欧洲人根本还不晓得有这座山存在。皮瑞·雷斯地图正确地显示,亚马逊河发源于这座尚未被欧洲人探测过的山脉,向东流入大海。
  (2 )依据20多份不同年代原始文件绘制成的皮瑞·雷斯地图,两次描绘亚马逊河(最可能的原因是,皮瑞·雷斯一时疏忽,重叠使用两份不同的原始文件)、第一次描绘时,皮瑞·雷斯将亚马逊河流经的路线一直画到帕拉河河口,但是,重要的岛屿玛拉荷却未出现。从哈普吉德教授的观点看来,这就显示,皮瑞·雷斯依据的原始文件可能具有15000 年历史,当时帕拉河是亚逊河主要或惟一的入海口,而玛拉荷岛是亚马逊河北岸陆地的一部分。第二次描绘亚马逊河时,玛拉荷岛却出现在地图上,而且画得颇为精细,尽管直到1543年这座岛屿才被欧洲人发现。这使我们不能不怀疑,地球上曾经出现一个神秘的文明,在好几千年的漫长时期中,对改变中的地球面貌持续进行勘探和测绘,而皮瑞·雷斯使用的不同年代的蓝本地图,正是这个文明遗留下来的文件。
  (3 )位于今天委内瑞拉境内的奥利诺科河和它的三角洲,并未出现在皮瑞·雷斯地图上。但是,哈普吉德教授指出,这幅地图显示:“两个入海口一直延伸到内陆(纵深达320 公里左右),位置就在今天的奥利诺科河附近。地图上的经线和今天奥利诺科河的方位相符,而纬线也大抵无误。这是否显示,皮瑞·雷斯使用的原始地图绘成后,这两个入海口就被泥沙淤塞,三角洲也日益扩大?”
  (4 )直到1592年,福克兰群岛才被欧洲人发现,但它却出现在1513年的地图上,纬度正确无误。
       (5 )皮瑞·雷斯可能依据古老的图籍,描绘出一座位于南美洲东边大西洋中,今天已不复存在的大岛。这座“想象”的岛屿,刚好坐落在赤道北边大西洋中部的海底山脊上,距离巴西东海岸1120公里,而今天这儿有两座名为圣彼得和圣保罗的礁石突出在水面上。难道这只是纯粹的巧合吗?有没有可能,这幅原始地图是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绘成的呢?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得多,足以让一座大岛出现在这个地点。
  南极洲之谜,究竟在何时方能解开?
  南极的暖水湖之谜
  众所周知,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如果有人告诉你,那儿还有一个暖水湖,你会相信吗?首先申明,不是由于地热。
  南极大陆有“冰雪大陆”之称,但在南极大陆维多利亚地区附近的干谷地区却终年不降雪,更无冰川。更令人称奇的是,平谷底部的范达湖竟是一个暖水湖:在68.6 米深的湖底部,水温高达27℃。探险家们发现,在南极大陆共有20多个湖泊,不仅终年不冻,而且湖水温暖。
  科学家们对南极这些不冻湖泊深感兴趣。他们研究发现,南极湖泊有3 种类型:一是湖面冰冻,冰不是液态水;另一类是湖面季节性冰冻,夏季湖面解冻,液态水出露湖面;还有一类是寒冬湖面水也不冻。最为奇特的就是范达湖,尽管湖表面有冰层,但随着深度增加,湖水温度迅速提高,直到湖底水温接近27℃。
  为什么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还会有暖水湖呢?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一些人认为,可能有一股来自地壳的岩浆流烤热了湖底的岩层,提高了湖底水的温度。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至今没有在湖底找到地壳断裂带,所以地热不可能传出地表面温暖湖水。1973年11月,科学家在范达湖进行了钻探,钻头穿过湖面冰层、水层,钻入湖底岩层,取了宕心,结果发现湖底水很暖,但湖底岩层却很冷。这也证明了湖底的岩层并没有被烤热。
  一些人认为,范达湖湖水可能是被太阳晒热的,因为范达湖湖水清澈,湖面冰层没有积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冰层和水层,到达湖底,暖热了水温。同时湖面冰层,又能像棉被那样挡住湖水热量的散发,所以彻底的水可以保持这样高的温度。但是,一些学者提出,较暖的表层湖水通过对流,必然把热量传给周围湖水,结果应该是整个湖水都变暖。另外,在南极半年的极夜期,为什么能保持这样高的水温,而在另半年的极昼时期,它的水温并没有无限制地升高呢?
     此外,也有人认为范达湖的温水是受海底温泉加热而成的,可是至今也没有找到热泉。有人提出可能湖里存在某种特殊化学物质在反应放热,但至今也没找到这种物质。在这块年平均气温达一25度、极点最低温为一90度左右的世界极寒的冰原中,暖水湖的成因实是一个谜。
  旧谜未解,新谜又起。前不久,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南极考察学术交流年会上,俄罗斯的地质冰川学家卡皮茨亚博士指出,南极冰盖下掩埋着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在前苏联的南极“东方站” 附近,在3800米深的冰盖下,长约250公里,宽约40公里,呈长椭圆形,湖水深度为400 米左右。这个神秘而奇特的冰下之湖,被称作“东方湖”。于是,东方湖的成因,引起各国冰川学家们的争议。
  美国的冰川学家曾提出压力消融说,认为是冰盖上部冰的压力使冰消融变成水。但仅仅是压力就能将冰消融成这么浩大的湖泊,不能说服更多的科学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地热融化说,认为是地球内部涌出的地热使冰盖底部融化形成浩淼大湖。但由于在冰盖岩盘打孔困难,南极大陆热流还无法测定。一些学者提出反问,在已知地热温度不高的南极大陆,其冰盖下的冰难道真的是被地热融化的吗?
  因此,一些人把东方湖与暖水湖联系起来,甚至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比如有关湖水的成分、湖底的沉积物、湖水中有无生命等。弄清南极大陆湖泊的真相,也许可揭开冰川学、古环境以及地球环境演变的许许多多的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 怪秘地带:令人困惑的自然异景



  自近代以来,人类蒙受神秘灾劫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飞机与船只的失踪。其实,这类失踪事件已非稀奇,稀奇的倒是失踪后的飞机与船只完好如初的重新出现。这些无人驾驶的飞机与船只,就像一只幽灵一般从另外的时空返归到了地球上。
  奇特的重力场
  重力,每个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正常的重力现象都是垂直向下,与距离、质量分别成反比、正比。但如果是不正常的呢?
  魔潭、异河、怪丘
  宇宙中最强大的引力场,据说就是黑洞,它所产生的引力使光都无法逃脱。正是这番缘故,科学家到现在还无从确认这种极端黑暗的天体残骸究竟存在于何处。
  不过,人们已经发现在地球上也存在着某种强引力场,被猜测得最多的是著名的“百慕大三角区”;此且不提,这里首先要说的是非洲西诺亚洞中的“魔潭”。
  西诺亚洞是津巴布韦境内的一处古人类穴居遗址,它是由明暗两洞及两洞间的一个深潭组成的。深潭位于一个竖井般直伸地面的石洞底部,距地面数十米;一潭深蓝色的清水宛若一块巨大的宝石晶莹闪光。王洞直壁上有透穴同明暗两洞相望,石洞的下部有一穴口,潭水从这里流出,绵延形成长达15公里的地下河。
  洞中的深潭为什么有“魔潭”之称呢?原来它有一种魔法般的引力。明明潭面只有10余米宽,按理说将一块石头从水潭的此岸扔向彼岸的五壁,不该费什么力气,可事实上连大力士都绝对无法将石头扔过去,飞石一过潭面必定要下坠入水。不可能么?也确有不服气的,人力不行,就借助于枪械。但一颗子弹射出去,同样不等击中深潭对面的石壁,就如同被什么神力吸住了似的,往下一裁溅落潭中。
  这样的实验已进行过无数次。西诺亚洞中的魔潭的这种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引力由何而来?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搞开这个秘密。
  地球上类似的重力之谜很多。谁都知道,地心引力制约着地球表面物体的运动,河水因此也只能往低处流。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到我国台湾省台东县一条公路附近开辟的观光点去看看,就会怀疑地心引力在此地是否失常了。你不得不睁大自己的眼睛,这里有一股河水分明是傍着山脚往上流去的,是名副其实的“逆流河”,真是奇怪。看到四周的游客们在为“水往高处流”的奇景而咋舌时,你又该作何想呢?难道是他心引力的指向在这里出了毛病?
  这样的地方,不独中国台湾有,美国犹他州也有,这就是“重力怪丘”。你想开车省力气么?在这个州议会大楼不远处右面的曲道上,迎面一段陡峭的斜坡,长达500 米左右。你开车至坡前停下,随便放开车闸,怪事就会出现,车子像被无形的力牵引着或推送着,它会自动地缓缓爬上斜坡,让你惊中有喜,莫名其妙。实验表明,这个“重力怪丘”特别作用于重的物体,分量越重,它所产生的反常的作用力就越大。
  汽车司机为“重力怪丘”而开心,科学家却在为“重力怪丘”而迷惑。
  圣塔克斯“怪秘地带”
  最令科学家为反常的地球重力表现伤脑筋的地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斯镇郊外的一个“怪秘地带” 。你想去么?从加州海滨城市旧金山驱车南行,大约2个小时就可到达圣塔克斯小镇;然后再行车5 分钟的光景,就会受到“怪秘地带”的欢迎。这里的游客总是很多。
  森林包围在四周,风拂林吟,气氛竦然。在空地的木栅门上高挂着标有“怪秘地带入口处”牌子。进了这道门,就如同来到另外一个世界,令你处处大惊小怪;其实每个新来的游客都不免如此。
  你看,两位日本人矢追和大桥在干什么?原来他们在踩着两块石板比个头呢。这两块石板看起来很普通,每块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彼此间距离约40厘米,它们就摆在进门后不远的地方。这是两块“天然魔术”板。
  矢追和大桥各选一块石板站好,再相互交换站立的位置。这个时候,他俩和周围的游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就见身高仅1. 64米的矢追倒显得比身高1.80米的大桥还高大、魁梧得多。再来交换一次位置,大桥转眼间特别高大起来,矢追一下子矮小得可怜。他们就这样来回交换着位置,他们的身高也随着来回变化着,忽而伸长,忽而缩短。
  用卷尺测量一下身高吧,尽管表面看来身高在变来变去,可用卷尺测得的数据依然是原来的身高,一点没变。矢造和大桥又认真地用水平仪测量了石板,两块石板确实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游客们可没功夫去多想。秘密也许就在石板上吧。
  离开石板,就要准备爬坡了。沿着一条坡度极大的坡道,游人们兴致勃勃地朝“怪秘地带”中心走去,沿途只见周围的树木全都向一个方向使劲倾斜着,好像刚刚遭受了强台风的袭击。走着走着,有人发现看不到自己的脚尖了。原来不知不觉当中,身子已经极度倾斜了,几乎达到平行于坡道的地步了。然而每个如此行走的游人,却都步履稳健,并不觉得有什么别扭。
  简陋的、建造年代不详的小木屋立在“怪秘地带”的中心,由木板搭成的围墙与木屋之间留出了供游客逗留的空地。这里的木屋也在明显地倾斜着,与树木倾斜的方向一样。游人们的身子依然无法挺直,憋足劲也没有用,全都不由自主地朝一个方向倾斜着身子。许多人还歪着身子边走边笑,边跳边叫,感觉似乎比平常还好受些。这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奇景,无法捉摸的引力改变了人们的行为。
  当跨入狭小的木门进入小木屋时,要小心些才好,屋里立刻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向你袭来,似乎要把你拉到重力的中心点去。敏捷的人虽然可以就近抓牢把手,与这股力量抗争,但不出10分钟,就会使你感到头昏眼花,像晕船一般难受。
  有时,好奇的游客会伸出双臂,向上用手抓住天花板的横梁;你若站在一旁看去,就会发现那悬挂着的身子不同地面垂直,而是倾斜到一边。这不算什么。科学家已经验证,这地方的任何悬挂物,都无法与地面形成直角,总是呈现自然倾斜状态。
  一直为游客讲解的老向导开始表演了。他不用扶持,稳当当地从木屋板壁接地边沿踩上去,顺着板壁步步高升。当地斜立在板壁高处,微笑着向下招手时,游客们都为他身怀“飞檐走壁”的绝技而吃惊。随后,大家也都学着老向导的样子走上板壁。哈,原来如此自由自在,如同在平地散步一般。这种走法,在其他地方是任何训练有素的杂技演员也望尘莫及的。
  小木屋里的怪事还有不少呢。看到那块向外伸展的木板没有?它的外端明显地向上倾斜,可当你把一只高尔夫球放在木板顶端时,它并不会沿斜面往下滚动。即使用手推动它,球儿也是被迫往下滚几圈,然后再自动滚上来;当它顺着木板顶端滚落时,你可不能在垂直方向去接它,因为它是不管什么“自由落体”规律的,而是按着倾斜的方向掉下来。
  小木屋里的“钟摆”也够古怪的。一根悬挂在天花板横梁上的铁链,其下端系着一个直径约25厘米、厚约5 厘米的圆盘状物体,这就是供游人们赏玩的“钟摆”了。当然,它是挂的角度也是倾斜的。眼看它很沉重,当你从一个特定方向推动它时,只要手指轻轻一点,它就会向前摇晃起来,但你若从相反方向来推它,它则纹丝不动,即使双手运足力气,也只能移动分毫而已。
  按照常规来看,钟摆被推动起来后,它会按一左一右、一右一左的规律摆动,幅度由大而小,最后以垂直状态静止下来。然而,小木屋的这个“钟摆”却很独特。在它受到冲击后,最初是按常规左右摇摆几下,但随后它就按着画圈的方向摇摆起来,一会朝左旋转几圈,一会朝右旋转几圈,每隔5秒一6秒,就自动改变摇摆方向一次,间或前后摇摆或左右摇摆。如此周而复始,历久不衰。
  圣塔克斯“怪秘地带”发生的种种奇异现象,都是违反牛顿的重力定律的。地球重力场在这个弹丸之地的突出的异样存在,带给现代科学的不仅仅是困惑,它为富于探索精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窗口。
  俄勒冈的“魔力漩涡”
  圣塔克斯“怪秘地带”并不是绝无仅有的。美国俄勒冈州格兰特山岭和沙甸之间的地方,有一片似具魔法的森林:鸟儿飞过森林上空时,就开始扑腾起来,好像有一种力量粘住它的翅膀,使它往下坠;马儿来到森林附近,也会惊恐地回避,拒绝朝前走。这片森林的中心就是有名的“俄勒冈漩涡”所在地。
  进入森林中,你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树木都奇怪地向着森林中心倾斜。森林中心高高的树丛中围着一片草地,树丛的树叶都不往高处生长。草地所在处是一片低低的山丘,距顶端约10米有一座古老的木屋。
  这是古时淘金人住的房子,小房原来建在山丘的顶端,不知何时有了移动。淘金人原来一直在这间小木房里秤砂金,但到1890年以后,秤却出现了错乱,随后小木房就废弃不用了。自此小木房就变得愈加神秘起来。
  人们一踏进房子,身子就好像被无形的绳索拽着要向前倾倒,一般斜度达10度左右。如果你想往后退,离开那座小屋,就会觉得有一种力量往回拉你。仔细观察,整间木屋都在倾斜。地上摆着棋子、空玻璃瓶、小球等,推动一下,它们就会奇妙地沿着斜面从低处滚向高处,而绝不会后退半寸。
  在这座歪斜如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古旧木屋中,曾有许多科学家进行过长时间的试验。他们用一条铁链,连着一个13公斤重的钢球吊在木房的梁架上,钢球也明显倾斜成一个角度,朝向漩涡中心。
  在这座木房子里,任何成群飘浮着的物体都会聚成漩涡状。在小屋里吸烟,上升的烟气即使有风也是慢慢地流动,逐渐加速自旋成漩涡状。撒出撕碎的纸片也飞舞成漩涡,就好像有人在空中搅拌纸片似的。
  对于“俄勒冈漩涡”现象的由来,研究者认为是重力与电磁力在配合作怪。据说曾在此地用仪器测出一个直径约50米的磁力圈,它以9 天为周期,循着圆形轨道移动。
  “变位石”
  物理学告诉人们,地球上的物体重量在不同的地区会因地心引力的差异而有细小的差别。但保存在我国贵州省惠水县村民罗大荣家中的一块贝壳类化石,却可以随时随地自行增减重量达2 千克左右。这种现象,同人们对地心引力与物体重量常规关系的认识是相矛盾的。
  这块不寻常的椭圆形石头,其长直径为29.1厘米,宽度为25.9厘米,高度为18.2 厘米,周长为88.6 厘米。圆石表面透出一层古铜色,错综盘绕的石纹构成了类似穿山甲鳞片、仰翻着的手掌以及对称的马蹄形等图形。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据圆石主人罗大荣说,最初称石时有22.5 公斤。朋友们在1989春节时来观赏“宝石”,再过秤时圆石质量变成了25公斤。随后一连数天,分别换了8 杆秤反复校验, 才发现这块圆石最重时是25公斤,最轻时是22.5公斤,质量上下变化2.5公斤。
  研究人员在一次测定中记录了当天11时13分、11时43分、12时28分这3 个时刻里圆石的质量: 分别为21.8 公斤、22.8 公斤、23.8 公斤。在短短的1小时15分钟的时间里,圆石的质量意增加了2公斤。这块“变量石”名不虚传。
  圆石的质量为何有增有减且如此显著呢?这种变化是否对应于重力场的某种变化呢?
  无独有偶,前苏联普列谢耶湖东北处也有一块可能联系着重力现象新奥秘的石头。与自行改变重量的中国圆石不同,这是一块能够自行移动位置的“变位石”。该石呈蓝色, 直径近1.5米,重达数吨。近300年来它已经数次变换位置。自1840年蓝色怪石出现在普列谢耶湖畔后,如今它向南移动了数千米。
  17世纪初,人们在阿列克赛山脚下发现了这块会“走路的”巨石,后来人们把它移入附近一个挖好的大坑中。数十年后,蓝色怪石不知何故却移到了大坑边上。1785年冬天,人们决定用这块石头建造一座新钟楼,同时也为的是“压制”它。当人们在冰面上移动它时,不小心让它坠落湖底。而到了1840年末,这块巨大蓝石竟躺在普列谢耶湖岸边了。
  科学家们对这一奇特的现象进行了长时间分析研究,但始终未能解开其中奥秘。“变位石”同重力场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护珠塔不倒之谜
  如果说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因倾斜而不倒成为世界之谜的话,那么中国的护珠塔应是斜塔不倒的第一谜。因为比萨斜塔倾斜5 度16分,而护珠塔已倾斜达约6 度52分。
  护珠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坐落在上海市“松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马山上。该塔是一座7 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也称宝光塔。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时,因山上佛事燃放爆竹,引起火灾,烧毁了塔心木和各层木结构,引起塔身倾斜。现塔高约30多米。
  相传古代造塔时,为了使砖层平整,宝塔坚固,以及用来镇妖避邪的迷信目的,塔的砖缝里填有铜钱。因后来不断有人在塔砖中寻找铜钱,把塔砖拆掉,致使塔的底层1/3的砖已没有了,塔的底部被毁坏,逐渐倾侧。整个斜塔仅靠2/3不到的底层砖墙支撑,宝塔向东南倾斜达约6 度52分之多。
  千年古塔, 在200多年间,既遭大火焚烧,塔基又被破坏,塔身严重倾斜,却始终斜而不倒,屹立于天马山巅。这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护珠塔斜而不倒, 在当地有这么个传说。塔的东南面有一株古银杏树,是500年前松郡九峰的辰山仙人彭素云种的,树的枝叶都向西,树虽枯死,但它的神力仍在。由于这棵树的神力遥向支撑,才使倾向东南的塔始终不倒。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不少人认为这与古代造塔的技艺有关。他们指出,古代用糯米饭拌以桐油石灰来粘合砖块,这种粘合剂的强度甚至超过现代的水泥砂浆。护珠塔用这种优良的粘合剂,加上古代砌砖技艺的精湛,使整座塔能够浑然一体,再加上这种粘合剂随着建筑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坚固,因此残缺的塔砖不会一块块塌落。据1984年上海文物管理部门抢修该塔时发现,塔身上部虽已倾斜,埋入地下的塔基却没有松动。所以人们认为这是塔斜而不倒的原因。
    但是,另据有关专家考察研究,古塔不倒是当地地质构造的关系。由于天马山护珠塔是建造在沉降不均匀的地基上,东南方向土质较软,西北方向土质较硬,所以塔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江浙一带多东南风,护珠塔建在天马山顶,四周空旷,所受东南风力更强。因此,塔的倾斜力与风力相平衡,风力还起到支撑作用,使护珠塔斜而不倒。
  尽管解说众多, 但人们了解到的事实是,在乾隆年间斜塔遭大火焚烧后的200多年中,无数次狂风暴雨,把山下的房屋都吹倒了;1954年刮12级台风时,吹倒了塔下的大殿;1984年黄海地震,上海市区的房屋都受到了摇摆震动……为什么护珠塔能在天马山巅屹立不动呢?这是不是同地球上的神秘地带有关呢?这只有揭开护珠塔斜而不倒之谜才能弄清楚。
  神奇的“福地”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哥罗东北部的麦坦纳加山谷和前苏联濒临太平洋的萨哈林岛(库页岛)是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硕大异常:土豆如篮球,白萝卜20多公斤一个,红萝卜有20厘米粗、约35厘米长,一颗卷心菜重达30公斤,豌豆和大豆会长到2米高,牧草也可以没过骑马者的头顶。所以被人称作“巨菜谷”。
  有人怀疑这是一些特殊品种的蔬菜,但经考察研究,都是一些普通蔬菜。要是不信,将外地蔬菜籽拿去,只要经过几代繁衍,也会在那里变得出奇地高大,而把那里的植物移往他处,不出两年就退化成和普通植物一样。这种离奇的现象让人无法理解。
  为什么这两地的蔬菜会如此巨大呢?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都处在高纬度地带,夏季日照时间长。然而,位于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并未见有如此高大的同类植物。也有人认为,这是悬殊的日夜温差起的作用,但这同样无法解释有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为什么没有这一奇异现象。有人则认为是富饶的土质或者土中有什么特别的刺激生长的物质所起的作用,但实地化验却提供不出可用以说明这里土质特殊的资料和数据。还有人认为起作用的是上述各种条件的综合。处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方由于不具备如此巧合的几方面条件,所以生长不出这样高大的蔬菜和植物。但是,这又无法解释为什么萨哈林养麦在欧洲第一年可以照样长得巨大。近些年,有人注意到有一种寄生在植物幼芽上的细菌会分泌一种赤霉素,这种植物激素具有促使植物神速生长的奇效。因此,他们认为该两地的巨型植物的出现,可能是某种适宜于当地生长的微生物的功劳。但究竟是哪种微生物,目前还没有查清。
  要是说“巨菜谷”还牵涉到植物种子的话,那么在我国也有一个地方,竟不用播种也能收获油菜籽。这块不种自收的神奇“福地”在湖北兴山县。在该县的香溪附近,有一块面积200 平方公里的土地,当地人每年冬天将山坡上的杂草灌木砍倒,到春天用火将草木烧掉,待几场春雨深洒后,地里就会自己长出碧绿的油菜来。到了4 月中旬油菜花开季节,只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喜得当地人过着这种不种自丰收的生活。
  据当地老农说,这里方圆20多个村庄,每户人家每年都可收野生油菜籽60多公斤,基本上可满足当地人的生活用油。就连1935年那年山洪暴发,坡上的树都被连根拔走了,可第二年春天这里依然到处是野生的油菜。
  不少科学家曾到此作过考察,也作过种种解释,但始终没有一种理论能确切说明这里出现的奇迹。
  地球“幽灵”
  幽灵是什么?
  简单地说,指那些神出鬼没的东西。
  那么,所谓的“幽灵”飞机、“幽灵”船又是什么?
  自近代以来,人类蒙受神秘灾劫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飞机与船只的失踪。其实,这类失踪事件已非稀奇,稀奇的倒是失踪后的飞机与船只完好如初的重新出现。这些无人驾驶的飞机与船只,就像一只幽灵一般从另外的时空返归到了地球上。
  1985年,一架失踪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双引擎客机,在新几内亚的一片森林沼泽内被发现。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这架飞机看来就像它失踪时一样簇新,毫无陈旧异变。机身上清晰可辨的标志显示,这架银光闪闪的飞机正是48年前由菲律宾马尼拉飞往民琴那峨岛失踪的一架客机。在机舱内找到的报纸,其日期是1937年1 月的第3个星期日。
  一组由印尼军方派出的航空专家,经过数小时在这架“像新的一样”的客机内调查后,出来时个个面色大变和震惊不已。负责调查的主管部门当即下令军队封锁飞机再现的地区。
  调查人员最初见到该机时,简直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的外壳是那么新,机身完全没有瑕疵,在太阳下犹如一面镜子闪闪发光。调查人员本以为机门一定生了锈,很难打开,可是它却一扭便开,没有一丝“吱吱”的声音。
  进入机舱后,见不倒任何活的或死的人。但机舱内有空的纸杯、烟蒂、几份完全没有发黄的1937年的报纸,显示出最近曾有人乘坐过。在其中的一个烟灰缸内,放了一个空香烟盒,它的牌子在1930年十分流行,但到第二次大战时已停止生产。而出现在杂志上的服装和发型,也全是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的。保温瓶内还有滚烫的咖啡,而它的味道完全没变。那里还有三明治,也同样新鲜。
  最让调查人员惊讶的还是飞机状况,它的电池仍充满电,当扭开几个开关时,机内的灯皆亮了起来。飞机的油缸也几乎全是满的。这种种情形令调查人员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这架飞机看来是用机轮紧急着陆的,它刚好落在沼泽软泥上,所以完全没有损坏,仍可像50年前一样飞行。为揭开客机失踪重现之谜,当局对这架来自“过去”的飞机仍在进行调查中。
  据记载,类似事件在60年代已出现过。“格德”号是一架美国利贝雷达型轰炸机, 1946年4月4日,该机升空后即失去踪影。事后美国军方在它失踪观场周围500千米的空域内搜寻,毫无结果。不料到了1962年,“格德”号飞机竟又重新出现在机场外数百米的地方。飞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完好无损。根据对仪器装备的分析,它好像是在当天下午降落地面的,可是实际上该机早已失踪达17年了。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1984年一个晴朗的日子里, 墨西哥北部的沙滩上突然出现了5架美国军用飞机。机身闪亮,油箱里储满了汽油,但机舱里却空空如也,不见人迹。应邀赶来鉴定的美国专家认为,它们就是1945年在百慕大海域上空突然共同失踪的那5 架战机。不过此事还在争议之中。因为已有人提出飞机番号有出入。无论对此如何结论,失踪飞机的再现事实却是无可否认的。
  至于船只的失踪再现事件,较著名的一次出现在1935年。那年8 月间,“阿茨吉克”号商船在北纬37度57分、西经51度55分的海面上,发现一艘空无一人的美国弃船“拉·达哈玛”号。令“阿茨吉克”号船长和海员们惊异的是,当他们的轮船抵达英国后,从意大利“莱克斯克”号船长那里听说,8 月份以前他们在大西洋中亲眼看到这条船沉入海底。
  100 多年前,大西洋上还曾出现过一艘失踪数年的船只。当人们发现它时,在这艘叫“梅阿利·赛莱斯特”号的船上,救生艇等物品一应开全,船舱里昂贵的宝石、黄金毫无缺损,船上甚至还留下了一席吃了一半的早餐,然而船员却不知去向……
  1990年初,一艘失踪了24年的“尤里西斯”号双桅帆船,突然停留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市郊一处荒僻海滩上,3 名水手听当地人们告知已是1990年时,都吓了一大跳。 他们是于1966年1月6日从阿鲁巴岛出发的,不料刚捕获到一条重逾110千克的大金枪鱼时,大风袭来,于是他们就匆忙驾船到岸边避风了。谁知恍惚之间竟度过了24个年头!这起失踪船只的再现事件,尽管人亦重返,不同于以往的“幽灵船”事件,然而其间的奥秘却依然无从知晓。
  已有研究者推测,“幽灵船”与“幽灵飞机”失踪于“时空陷阱”此端,而再现于“时空陷阱”彼端,乘员已滞留其间(少数人例外)。在这种“时空陷阱”中,时空流逝呈停止状态。
  大自然“管弦乐队”
  在广西靖西县,有个叫“牛鸣坳”的山坳,横卧着两块巨岩,中间留“一线天”让人通行。左边那块三角形的巨岩,有汽车那么大,远看过去犹如卧在地上的一头大灰牛。岩石表面光滑,内有许多交错的孔洞。游人贴洞吹气,便发出一阵阵雄浑的“哞哞哞”牛叫声,吹气越大,声越响,顿时群山共鸣,势如群牛呼应。古人有诗称“伏石牛呜吹月旋”,意思就是这里石牛一叫,月亮也会跟着旋转起来,用来形容牛鸣石的神奇。
  牛鸣石是浅灰色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出许多孔洞,蚂蚁、蛇、鼠和鸟类穿行其中,把毛糙的洞壁打磨光滑了。人往一个洞口吹气,互相串通的孔洞受空气摩擦,便产生铜管乐器的效应,发出动听的牛鸣声。
  再有河北青龙县老岭山东面的“响山”,海拔约1000米,势如黄钟覆地,岩隙罅穴格外发育,加上周围诸峰对响山形成合围之势,所以劲风一吹,擦壁如琴,入穴如笛,搏柱如钟,穿罅如弦,于是百乐和鸣,笙管笛萧齐发,时如高山流水,如泣如诉;时如黄钟大吕,抑扬洪亮,人们就能听到一场大自然管弦乐队的大合奏。
  然而,世界各地还有许多诸如响山、音石、乐泉、语洞等大自然的音响胜地,人们对它的发声奥秘仍无法探明。

在美国佐治亚州有一片“发声岩石”异常地带。拿着小锤敲击这里的石头,无论大石、小石或碎片,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音色和谐清脆。可是,把这里的石头搬到别的地方去敲打,不管怎样敲,只有沉闷的嚓嚓嚓声,与普通石头一般。
  为什么石头放在异常地带就能发出乐声,挪动位置就失效呢?有人分析这是个地磁异常带,存在着某种干扰场源,岩石在辐射波的作用下,敲击时会受到谐振,于是发出乐声来。然而这仅仅是一种推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实。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地带的一块巨石,足有几间屋子那么大。居住在附近的印第安人常常在明月高悬的夜晚来到这里,点起一堆堆篝火,当滚滚浓烟笼罩时巨石竟然会发出阵阵迷人的乐声,忽而委婉动听,犹如抒情小夜曲;忽而又成哀怨低沉的悲歌。当地印第安人把这块巨石尊崇为“神石”而顶礼膜拜。但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知,为什么这块巨石只有在宁静的月夜,并被浓烟笼罩时,才能发出悠扬的乐声?这块石头究竟包藏着什么奥秘呢?这还有待人们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断层光·怪样云·球雷电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否定UFO与地球之外智能力量相联系的人们,以为UFO即使存在也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颇有说服力的一种观点是把UFO 现象解释成由地质变化过程而产生的大气现象。根据是UFO 在空中的出现有的明显是由于地表断层活动促成的。例如英国研究人员安德鲁·约克和保罗·迪沃雷克斯在累斯特郡,经过1972-1976年4 年间的研究,绘出了UFO 现象在该地区的分布图,认为自50年代以来25年间出现的飞碟事件都是在该地区断层活动高峰期发生的。
  这种把UFO 现象单纯地作为自然现象加以研究的做法,其实是形成了UFO 研究的一个分支。这也就意味着无论是把UFO 看成是毫无例外的智能活动现象,还是看成毫无例外的自然活动现象,都是狭隘的。“不明飞行物”称谓的本身就源于性质不明的认识。 只有在具体研究过程中, 人们才有可能从“不明飞行物”中辨认出“不明飞行器”,从而予以定性研究。而作为自然形态的“不明飞行物”可能就包括因断层活动而出现的光球在内。至于“断层光”的确切成因,则需要人们从物理学和地质学的角度去探索和解释,这和针对“不明飞行器”的研究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存在于自然界的空中现象有时又确实难以判明其存在性质。1982年6 月18日和1984年4月9日夜晚,我国空军飞机和日本民航客机分别发现天空出现过半圆形的巨大“云团”,泛出白光,随后光芒渐暗,以至完全消失。巨云出现前只是一个月亮大小的光球,但瞬间急剧膨胀开来,犹如炸弹爆炸般猛烈,不过未闻任何声响。两次事件的实际过程大同小异。事后调查表明,在巨云出现时地球上既没有进行任何核试验也没有任何激烈的地壳活动迹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怪祥云”的出现为UFO 的广义研究增添了新谜。
      素有“自然界怪球”之称的“球雷电”更是让科学家感到惊奇和疑惑。前苏联一架伊尔18型客机在1200米高空飞行时,突然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火球钻入飞机驾驶舱,它伴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消失了。几秒钟后,它却难以置信地通过了密封的金属舱壁,在乘客座舱内重新出现。火球在惊慌的乘客头上缓缓飘浮而去,到达后舱时火球一分为二,裂成两个发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二为一,拼成完整的球体,并带着不大的响声离开了飞机。飞行员发现机上的雷达和部分仪表由于“球雷电”的干扰已出现故障,被迫驾机紧急着陆。做地面检查时,发现仅在“球雷电”钻入和钻出处的飞机头部外壳板和尾部门各留有一个空洞,而飞机内壁却不见丝毫损坏,同时也未伤及舱内乘客。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最新一次奇异的“球雷电”事件发生在我国湖南省隆回县,当地一对农民夫妇及其女儿在睡梦中竟被一个穿堂走室、闯入睡房的火球所击毙,一家3 口统统化为灰烬。据男主人的父母说,事发当晚,电闪雷鸣,一个拳头大小的绿色光球,猛然击碎窗户玻璃窜入他们的卧室,在床上飞舞滚动,他们的手脚顿感麻木灼热。光球最后飞舞到他儿子的房间,其儿子、儿媳和孙女全部焚为灰烬,床上的衣被等物也全部烧毁,而床柜、床脚完好无损,床边的物品也无损坏痕迹。越发奇怪的是放在床边的大立柜,外面无任何损坏痕迹,而柜内所有的衣物杂品却全部烧成了灰末。
  科学家目前比较接近的观点是把“断层光”和“球雷电”看成是具有共同成国的自然现象,即都属于等离子体火球的不同表现,甚至有些学者把所有的UFO 现象都归结为等离子体火球的活动。无可否认的事实是,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为科学家所说不清楚的大气现象,无论造成这些大气现象的原因是来自天上,还是出于地下。
  能预报天气的神奇泉水
  在神奇莫测的大自然中,不止是某些动植物跟我们人类有相似的心理,甚至连没有生命的泉水也是如此。这是怎么回事?
  在四川省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淌着一股清泉,乍一看,与一般的清泉并无不同,泉水从洞口涌出,顺势向低处缓缓流去。然而,当你拾起一块石头向流出清泉的那个洞口授去时, 奇怪的现象就会出现: 那泉水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发出“咯咯”的响声,缩回洞中躲藏起来;大约10多分钟后,泉水才又带着声响缓缓流出,恢复其原来的轻盈流态。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弄清了清泉被“吓得”缩回去的缘由。原来,这里的地层断层很多,形成了无数毛细管状的吸水结构;再加上当地的地下水非常丰富,于是就在压力的作用下,从岩石孔隙中溢出地表,形成泉水。当泉水流出地带受到声响而振动时,便产生一种声压,使岩石孔隙增大,于是,从孔隙中流出的水又被吸回了岩层中,出现了短暂的“害怕”停流。当孔隙逐渐恢复原状后,泉水又重新“大胆”地流了出来。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但是,为什么也有一些奇泉怪潭在它们的“出生地”会有异常表现,至今仍困惑着人们。
  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山坡上有个石灰岩溶洞,洞中有个令人奇怪的泉眼。在雨季,附近的山泉水流如注,而这个泉眼却涌水不见;而当雷声隆隆时,这个泉眼却哗哗地流水。雷声一停,水流即止。在于旱季节,伏龙山上烈日当空,数里内外,河水断流,土地干裂,而在这眼泉的附近却清凉宜人。如果向溶洞内高声叫喊,清澈的涌泉便应声而出。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想以这眼泉为开端,挖一条渠道,引泉水灌溉,但是这眼泉仍然是不减不流,引水工程干了10来天,最后只好放弃不干。人们百思不解,伏龙山上的这眼溶洞泉水为什么非得叫喊才出来?
  在广西光等县逐卜上屯村前的田相中间,有一个壮族语言叫“楞特”的水潭,水深约10米,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大,潭底如锅,潭底的偏东处有水缸大小的洞,与地下河相通。雨季,地下水从洞中冒出,进入潭中,有时水满而溢出潭外;入秋后,潭中水位下降;到了隆冬,水位趋于稳定,水平如镜,清澈见底。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段时间内如果有人在潭边高声喊叫,潭水就会地入地下河。当地的人常在这时集结四五十人,环绕水潭高声齐喊,或鸣锣击鼓,或向潭中投石,一阵喧闹之后,潭水就会随着叫喊声、锣鼓声向河底的那个洞涌去,瞬时就显现出一个大漏斗,形成急流漩涡,这漩涡逐渐下落,1 个多小时后,整潭水都流进了地下暗河。待潭水泄干之后,过了八九个小时,潭底那个通地下河的洞又开始向潭中冒水,潭水随之渐渐上升,直到恢复原来的水位。
  楞特潭的这种奇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但是人们至今也无法解释这其中的奥秘。
  与此相似的,还有一眼能预报天气的神奇泉水。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它在我国四川省古南县向顶乡境内。这眼泉露出在石灰岩层中,在低洼处形成一个水面面积达50平方米的天蓝色的水塘。每当天气由晴转雨前,水色便由天蓝变成黑色,犹如天空中乌云密布一样;天气由雨转晴前,水色则变为浅黄。天气变化后一日左右,水色又恢复成天蓝色。假如塘水呈现五颜六色,则预兆第二年必定风调雨顺。
  在四川省重庆市温泉公园里有一个奇特的泉水池,它由冷矿泉水形成,却以另一种方式向人们报告晴雨。当泉水池中的水清澈透明时,预示天气将转晴;当池水变成浑浊并冒气泡时,则表示天将要下雨;如果池水特别浑浊,气泡很多,表明将有大雨或暴雨。据多年的观察表明,以这个池水的清澈程度来预报天气是很准确的。
  广西灵川县海洋乡苏家村边也有这样一眼泉。当泉水很清时,天气晴朗,当日内不会下雨;当涌泉出现乳白色像米汤那样的水时,3 天之内必会下雨,涌泉的浑水量大小,还能预示雨量的大小。下雨天,如果泉水开始变清,天气就将转晴。当地的人们每天都可根据泉水的变化情况,得知未来天气的变化。
  广西贵县广丰乡新墟东侧,有个泉水形成的池塘,水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池底有数眼日流量约3 万吨的泉。池水清澈,常年满溢。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泉水池塘每逢大雨前12个小时,池水会变成淡红色。据测定,池水中含有锶、氡等20多种微量元素。然而,池水为什么会在大雨前变成淡红色,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荷地村的田垄中,有一口已有 500多年历史的古井,数百年来,井水清澈,透明无色,常年水丰。井深2 米,长、宽各1.5米。1979年以来,这眼井出现了异常现象:每当下大雨的前一天,井水会变成棕红色,并带苦涩味,这样持续了3-5小时之后,水质才恢复原样。这口古井通过水色水质变化来预示天气的变化,每次都准确无误,令人吃惊。为什么这口井会有这样奇特的功能?同当地的地质结构有什么关系?地质地貌又怎样反映天气的变化呢?这些都还是谜。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非同寻常的“雨水”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异景,层出不穷。这不,下雨本是平常事,但下的如果是“动物雨”、“彩色雨”,就令人迷惑了!
  “动物雨”
  据报道,1683年10月,在英国诺尔弗克的小村艾克尔,大量的癞蛤蟆从天而降,当地的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村民们不得不一齐动手,用水桶把它们请走,然后烧掉。
           1687年,在巴尔蒂克海东岸的麦默尔城,大片大片的煤黑色的纤维状物质落在刚落满白雪的地上。这些黑色絮片是潮湿的,气味像腐烂的海藻,撕起来就像撕纸一样,待它们干透之后,就没有味了。有一部分被保留了150 年之久,当后来对它们进行化验时,发现其中含有部分“蔬菜”一样的物质,主要是绿色丝状海藻,还含有29种纤毛虫。
  1969年冬春之交,在南爱尔兰的大片地区,落下了一种臭气难闻的橡胶类物质。据记载,“这些东西里人的手指尖状,柔软、滑腻,颜色暗黄”,正在该地区吃草的牛群并未受到干扰。据克尔克尼的罗伯特·万斯先生的记述,当地居民认为这些“橡胶”是有用的药物,他们用坛子、平底锅等容器把它们收集起来。
  德国科学家、在南美洲四处游历过的A·V·汉姆伯特曾就安第斯地区天上落鱼的情形作了如下记述,据信这些鱼是从火山口喷出来的:
  当地震发生时,安第斯出现一连串的火山喷发现象,在火山爆发所产生的强大力量的摇撼下,地壳裂开了,同时喷出了水、鱼和石灰浆。这是一次奇异的喷鱼的现象,当地人称之为“普利娜地亚”。
  1786年5月5日,经历了从上一年的11月开始的连续干旱之后,在海地的太子港地区降了大量的黑蛋。第二天这些蛋都孵化了,这些来自天上的奇怪动物有些被放在水瓶中保存起来。这些小生命经几次脱皮之后变成了蝌蚪一样的形态。
  下边是一段关于1794年在法国拉兰村的蟾蜍泛滥记载:
  天气火热。下午3 点钟左右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150 名庄严的士兵为了不被水淹没,被迫从他们藏身的一大片洼地中撤出。令人惊异的是,这时开始有大量的蟾蜍从空中落到地面上,个头儿只有榛子大小,蹦得满处都是。一名叫 M·盖耶特的士兵,不相信这无数的爬虫是从天上随着雨水掉下来的,他把手帕展开,几个士兵每人扯起一个角,举过头顶,果然接到了许多小蟾蜍,许多还带有小尾巴,也就是说依然有蝌蚪的形态。在半小时的暴雨过程中,士兵们明显感觉到有一股由蟾蜍带来的风吹到他们帽子和衣服上。 作为这一现象的真实证明,M·盖耶特在报告中提到士兵们的三角形帽子的格缝中塞满了这种小幼虫。
  1809年6月23日,法国普瓦捷自然博物馆馆长M·毛杜被一场大暴雨困住了。在落下的雨水中,他发现有榛子一般大小的活的东西,不一会儿,这些小东西就把地面盖满了,他辨认出这些小东西是蟾蜍。
  法国科学院接到M·社帕基的报告如下:
  1814年8 月的一个星期天,在经过数星期的干旱和炎热之后,离阿门斯1.6公里远的弗雷蒙村干下午3 :30出现了暴雨。暴雨之后刮起的大风把教堂都摇晃了,吓坏了里边的信徒。在横穿教堂与神父宅邸之间的广场时,我们浑身上下都被雨打湿了,更使人惊骇的是身体上、衣服上到处爬满了小青蛙。……地面上也有大量的小青蛙到处乱蹦。到达神父宅邪时,我们发现在一间窗户已被风暴刮开的屋子里,地板上积满了水,爬满了青蛙。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1817年,在一阵大风和一夜大雨之后,小孩子们发现,在苏格兰阿基希雷河的西恩渡口附近长满了青苔的地面上撒满了1寸半至3寸长的鲜鱼苗,有2-3桶之多。虽然克里兰海湾仅距这里有90米远,但是在南边,根据当时的风向。这些鱼苗像从北面48公里之外的林渤海湾刮过来的。中间还隔着海拔90米高的沼泽地。然而,从这些鱼的身体上看不出任何伤痕,也没有任何一点证明它们是随水而落的痕迹。
  1861年 2月16日,新加坡发生了一场地震。地震过后下起大暴雨,当月20、21、22日三天之中,雨下得很可怕。一个叫弗朗西斯·卡斯诺的旅行家和生物学家当时正住在新加坡,他对当时目击的情景回忆如下:
  上午10点钟,太阳已升起,我打开窗户向外看去,看到许多马来人和中国人正在从地面上积满雨水的水洼中拾鱼,把他们手中的篮子装得满满的。我问当地的民民鱼是从哪来的,他们告诉我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三天之后,地面上的雨水干了,在干涸的水洼中有大量的死鱼。把这些小动物拿来检验,我辨别出是新加坡淡水湖泊、河流中大量生存的鲇鱼,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也很常见。它们约有25-30厘米长。属成年鱼。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这些鲇鱼生命力很强,离开水之后还能存活很长时间,在地面上能爬行很远,于是我立即想到它们可能是从附近的小溪或河沟里爬出来的,但是我住的房子有院墙,它们不可能越墙而入。
  一个上年纪的马来人告诉我,他青年时曾见到同样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颜六色的雨水

  1819年8 月13日,在马萨诸塞州的埃姆赫乐斯特有一个发出腐烂气味的物体从天上落下来,上边盖了一层布一样的绒毛。鲁弗斯·格雷夫斯教授把绒毛层除掉后发现下面是“米色的果肉状物质”。在接触空气之后,物质表面的颜色变成了“青灰色,很像静脉血的颜色”。据说这物体在降落时带着耀眼的亮光。
  1819年11月2 日,在比利时的布兰肯伯格地区下了一场红雨,一般来说,红雨的形成是因为雨水中含有大量的由龙卷风带起的红沙。但是,对144 盎司布兰肯伯格红雨水进行蒸发试验表明,当雨水减少至4 盎司时尚未发现任何红沙。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发现了一种氯化钴物质。但在分析报告中并未能解释清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846年3 月16日,我国上海市上空落下一种橄榄色的粉末。把粉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可以看到里边含有二种毛发状的物质,用倍数更高的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里边的水棉属物质系一种海藻。把它们放在火上烧,可以闻到刺鼻的像烧头发或烧皮子一样的气味。根据报道,这些降落物覆盖了3800平方公里的面积。
  1869年8月1日,在加州洛尼托斯叫·哈德逊先生的农场上空,有肉和血从天降落,足有数分钟,覆盖了0.8公顷的地面。当天,天气晴朗,无风,那些鲜肉呈小颗粒和细丝状,约2 .54-15.24厘米长。同时还有一些毛发降下来。1869年8月9日旧金山晚报的一篇论及这一现象的文章中还提到在两个月以前,在圣克塔拉县也降下过血和肉。
  1870年2 月14日早晨,在意大利热那亚有一个淡黄色的物体从空中落下来;热那亚技术研究所的M·G·伯卡朵教授和卡斯特兰尼教授对这个物体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包含66%的沙粒(多为硅石,也有些粘土),15%氧化铁,9%碳酸钙,7%的有机物,其它为水分。在有机物中包含孢子微粒、淀粉、硅藻的碎屑(一种含硅的水藻)和一些不能确定的物质。
  1955年7月22日下午5时30分,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西纳提市波尔大街爱德华·姆茨先生家的花园里,正在工作的姆茨先生突然感觉到有一些温暖的红色水滴落在他的胳膊和手上。过了不大一会儿,他的四周都下起了红色的雨。天空的云层中涌出一个乌黑云团,红雨就是从这团云彩中落下来的,正好落在花园里的桃树上。“我抬头仰望,”姆茨说,“发现正上方300 米处有一团从未见过的怪云,并不很大,但颜色非常奇特,呈暗绿、红色和粉色。红色的云正好同落在我身上和桃树上的雨滴的颜色一模一样。我敢说,不管这雨滴中含有什么成分,它们肯定是从这块云彩中落下来的。”
 “我对着云块凝视了几分钟,想辨别出它到底是什么物质构成的。此时,我刚才被雨滴淋着的探臂和双手部分开始有烧灼感。它们的确被灼伤了。我感觉就像是把松节油徐在了割破的伤口上。我赶快跑回屋子,用热水和肥皂仔细清洗。”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这些“雨’体很像鲜血,摸上去油油乎乎的还有点儿粘。
  第二天一早,爱德华·姆茨先生发现花园中的桃树和树下的草皮都已死掉,树枝上挂满的桃子都已干瘪。
  下雨时在那一带上空并没有飞机经过,亦不像某一个化工厂能够产生一块在某一小片地区上·空静止不动达数分钟之久的云彩。美国空军曾派人就此采访爱德华·姆茨先生, 并取走了桃树。 果实和草坪的样品。他们并没有公布研究的结果,“死雨”的实质依然是个谜。
  除此之外,奇奇怪怪的雨还有很多,不胜枚举。但是谁也搞不懂,这种奇怪的雨是怎么形成的,甚至包括我们的科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费解的“天使毛发”

  福特的第一本著作《受诅咒者之书》是从就天上掉下来的奇怪物体的讨论开始的。天上坠物也可能是他最喜欢谈的现象,他从科技刊物中收集到很多令人惊讶的有关天上坠物的报告:从雪花石膏到蠕虫,但更多的是青蛙、鱼和冰块。有时候,它们在暴风雨或者阵雨天气掉下来,可有时候,它们也会在晴朗的天气里掉下来,这看起来非常神秘。
  许多人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曾有过奇怪落物的报道,但怀疑这些报道只不过是些奇谈怪论,不可能是真实的事件。没有哪位真正研究过这些现象的人会持这同样的观点。人们无法争辩,许多东西的确像雨一样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在福特的时代有这样的事,在今天仍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同样什么杂物都有,同样丰富无比。这个神秘现象不是天气,而在于它们为什么会掉下来,怎样掉下来。
  鱼和青蛙落物在今天仍然是很常见的事,比如,1994年2 月22日,有人发现数百条斑鲈在丹马拉威塞德旅店的停车场里蹦跳着,该旅店离澳大利亚北部的沙漠内陆约590 公里,每条鱼长约一英寸到两英寸。一周之后,在同样一个地方,又掉下来稍大一些的鱼,当时在刮暴风雨,一夜之间下了127 厘米深的水。可是,正如在1920年一样,天空掉下来越来越奇怪的物体。1981年2 月,伦敦郊外的巴恩斯一带丢下来一条烤过的大比目鱼,自己卡在篱笆缝里,那条鱼仍然可以吃。在其他一大批各色食品当中,1971年夏天在巴西的佐奥帕索阿,还有大批的豆子掉下来。豆子落在萨尔瓦多·塔金诺家的地里,他认为,豆子有可能是从西非越过大西洋到这里来的,可是,要证明这一点是很困难的,因为他把那些豆子拿去煮了饭。不那么可口的东西是一次棕黄色的阵雨般的落物,1995年8 月落在爱丁堡附近克莱格洛克哈德网球俱乐部的观众头上。它的味道很快就使人们明白了,那是人粪。
  更少见的一种情形是,天上有时候会掉下独一无二的东西。瑞典有个传说,有一种奇怪的动物,一般认为是一种斯堪的那维亚山精,1708年夏天掉进诺柯平市的大街小巷。另外一些不常见。的物体也从天上掉下来过,比如蠕虫、贻贝、草、坚果和大块血淋淋的鱼肉。最奇特的一种是1973年12月落在林恩·康诺利家在哈尔市的后花园里的一只银器匣子,正好轻轻落在路过的康诺利太太的头上。那只匣子大小为19X3 .55厘米, 里面装有一个用得半旧的便条板,上面还刻着T.B这两个缩写字母,还有“Klaipeda”这个词。后来证明,Klaipeda是立陶宛的一个海港的旧名。1973年,那个海港因为“铁幕”而关闭,这使那个银匣子的出处更具有一点点神秘的意味。
  天上掉下来的,还有一些经常假定是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东西。落在巴恩斯的那条烤熟的比目鱼,据说就是一种机上餐食,不过,机上人员在半空中抛食物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一般是堆在飞机上,直到降落后再抛掉。落在克莱格洛克哈特网球场的粪便,最开始有人认为是飞机上的厕所功能不正常弄下来的,因为有好几种经鉴定的“纯洁冰”证据——混若水的尿液和消毒剂——落在地上。这个解释好像更合理一些,因为爱丁堡至伯明翰的航班当时正从头上经过。可是,对该机所有厕所的检查,又排除了飞机出问题的可能性。
  关于天上落物,这是最奇怪的一件事情。在极高处飞行的航空器当然会结一些小冰块,然后又落在地上,可是,在载人飞行之前早就有过天上掉冰块的事件了。查尔斯·福特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巨大的雹块,具说有一头大象那么大,1800年左右落在印度的塞林加帕坦。(福特讲的这个听起来像无稽之谈的故事的来源却是无可挑剔的:《英国科学进步协会年度报告冲引述了这件事。)
 另一个解释也经常拿出来解释天上掉青蛙和鱼的情况:那些不小心的动物是被路过的海上龙卷风从一条河或者池塘里给刮起来的,之后又给抛在沿路的某个地方了。这个说法值得推荐: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已经知道,有一些天上落物的确是海上龙卷风造成的。1913年11月,在新南威尔士的夸伦迪,一次旋风造成了落鱼;1921年6 月的一次龙卷风也在路易斯安那州掉下鱼来。不过,海上龙卷风的学说也有缺点。从来都没有听说有任何蝌蚪掉下来的事情,也没有听说经常与鱼和青蛙一起窝在池塘里的有臭味的泥土、破瓶子、旧自行车和其他碎屑掉下来。而且,这个理论也无法轻易地解释大部分奇怪的例子。有很多极具当地色彩的东西落下来:1859年 2月,在南威尔士的阿什镇,大批淡水米诺鱼和棘鱼从天上掉下来,盖住了狭长的一块地,约为80码乘12码大小,全都是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人提出来说,除开这个限制极严格的长方形以外,没有一条是落在外面的,可是,最近有位研究者表明,在周围的山上也发现了掉下来的东西。)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同样现象当中更奇特的一个例子是大约1986年春天发生在世界的另一边的一件事。离澳大利亚东北部数千英里远的克里巴迪岛上的一群打鱼人,他们驾着一条敞篷船在太平洋上飘荡了四个多月,因为舷外的马达出了故障。他们靠抓鲨鱼活了下来,可是,很快因为每天吃那种东西而厌倦了。事后,如最后来救他们的人解释的那样,“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他们正在祈祷,希望能够抓到一种不同的鱼,因为他们已经是见鲨鱼就吐,这时候,有东西落在了船上。那是一种少见的、黑色的鱼,用拖网法一般是抓不住这种鱼的。它从不到表层来,只生活在约990公里深的水下。”哪怕把这次掉鱼下来时的极不平常的偶然因素排除在外,那种克里巴迪鱼能够掉下来也是奇事一桩,因为人们很难明白,这样的一种鱼怎么可能被龙卷风刮起来,又怎么可能被路过的鸟所放过。
  以前,这类天上落物当中最神秘的一件事就是“天使毛发”,是一种明显呈胶凝状的材料形成的细丝,它们从天上掉下来,然后在跟地面接触以后就化解掉了。它有时候会与飞碟联系在一起,记录在案的有很多例子,表明它实际上是飞碟排放出来的一种固体的废物。比如,1952年10月17日,在法国奥洛伦上空,人们看到很狭长的一个圆柱,旁边还有约30个更小的物体。它们的后面都挂着天使毛发。很多落在地上,一些矮树林和电话线上还挂着一些,一直留了好几个小时。
  自50年代以来,关于天使毛发的报告越来越少了,也许一部分是因为在70年代,UFO 研究中心已经找到一些材料拿来进行分析,发现那些天使毛发只不过是一种蜘蛛网。可是,蜘蛛网本身有时候也会有很神秘的特点。它们有时候会以极不平常的数量堆在一起——极其壮观,人们不禁会发问,有多少蜘蛛参与这样的结网活动啊。比如,1988年10月28日夜里,在英国多塞特外面的英吉利海峡上巡逻的海岸卫兵报道说,他们看到一个蜘蛛网云,估计约有77平方公里的面积。在现代战场上,蜘蛛网还有凶险的含义。在波斯尼亚冲突中,有好几份报告说,有一种“神秘的网样的物质”从克罗地亚释放出来,一直飘到当地人的头上。拿到了几份样品进行分析。在显微镜下,它们看上去好像是一种合成物,而不是天然的蜘蛛网,不过,塞尔维亚人释放出这种明显无害的物质的动机却仍然是一个让人们费心思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 北纬30度:打开地球的记忆之门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透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北纬30度上的“死亡区域”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海岸,有一片地处百慕大群岛和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百慕大三角区。自从16世纪以来,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踪了数以百计的船只与飞机,专门从事海洋和航空事业的人,对此谈虎色变,把这一海域称之为“魔鬼三角区”或“死亡三角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该地区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他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阵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
  哥伦布急令他的船队稳住舵把,调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过去。然而,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简直没办法辨清方向了。还好,船队歪歪扭扭地终于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一检查,发现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度。
  哥伦布心有余悸,在写给国王的信中,他还战战兢兢地描述了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
 “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哥伦布在百慕大遇险的经历引起人们对百慕大的惊恐不安,以后数个世纪,一直有类似的传说在加深百慕大的神秘。
 科学家们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也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他们通过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对它进行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假设。
  海龙卷说。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叫“海龙卷”,它的破坏力特别巨大,如果船只和飞机遇到海龙卷,很快就被卷得无影无踪。只不过海龙卷毕竟是短暂的和局部的,而且不可能经常发生。
  反旋风说。有科学家认为百慕大海区存在一种反旋风和下沉的涡漩。反旋风的顶部在海面上是看不见的,它在水下的部分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旋涡,船只如果进入旋涡的中心,很容易被卷进海底,飞机在空中碰到反旋风,飞行员就会偏离航线,迷失方向,最后机毁人亡。
  激光说。激光跟普通光不一样的地方是,激光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光能高度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产生几万度的高温,能使任何东西在一瞬间就化成一道烟似地消失掉。太阳是激光的强大辐射源,海面和大气就好像是两面特别巨大的反光镜,移动着气流,也就是高空的强风,起著有效的操纵机构的作用。只要这束激光一起作用,辐射流就会引起一场暂时的大雾。如果它的功率特别大,是可以一瞬间把船只和飞机烧成灰烬的。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磁场说。飞机和船员在魔鬼三角遇难的日子,正好是新月和满月。这时,月亮、地球和太阳处在同一直线上,引潮力最大,引起地球磁场干扰振动,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美国和法国曾组成一个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三角海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的石头可能含有氧化铁,由于受海浪的长期冲击和地磁作用,表面的氧化铁就磁化到了饱和状态,以后又一点一点地往里边深入,使得整个金字塔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这种磁铁不但严重影响和干扰了船只和飞机上的罗盘以及无线电,还会把船只和飞机吸进海底。
  超时空说。1991年,一架波音727 客机从东北方接近迈阿密机场。机场塔台正以雷达跟踪飞机,飞机突然从屏幕上消失,10分钟后又安全降落。塔台人员登机检查,发现机上人员的手表与仪器上的计时器,都比正确的时刻晚了10分钟!科学家认为:在磁气涡动中,多维空间与我们存在时空间出现交集。有的交集比较大,所以船舰进入多维空间便告消失,有的交集小,在短暂的消失后,又回到我们的时空里来。
  UFO 说。有猜测说,来自外星球的 UFO,习惯于在百慕大三角区抓捕地球上的飞机船舰去做实验,就像渔民习惯到某一固定地方去抓鱼。
  但这些假说都不可能令人满意。每一种假说都只考虑了一种情况,事实上,从前边的列举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百慕大海域不仅能使船只、飞机方向失控,罗盘磁场偏离无线电系统失效,还能使神秘失踪的飞机、轮船又神秘地显形,它能无缘无故,不露声色地吞噬人的性命,却又让一些生命体游离于灾难以外。意思是说,它只想与人类过不去。
  1963年时,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边发现了一个怪物,立刻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前去追踪,追了4 天也没近前,因为这个怪物能一下子钻到8000米的海底,而人类各种笨拙的潜水器根本不可能达到那么深的海底,唯一的收获是看到那个怪物有一个螺旋桨。在西班牙,工人们曾在海底发现过一个体积特别大,圆顶透明的东西,正是这个也曾在百慕大海域内出现过的东西支撑了我们的判断: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是外星人的一个海底发射场,那个怪物也许就是外星人的飞碟,那些失踪了的船只和飞机,也许就是被外星人弄走了!
  百慕大三角区处于地球北纬30度线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地球南北30度线上,常常都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把这些地方叫“死亡旋涡区”。在北纬30度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五个异常区,加上南半球的五个异常区,等距离分布于地球上,如果把这些区域间用线连起来,整个地球就会被分割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这些区域的海流、涡漩、气旋、风暴及海气相互作用,加上磁场,都远较其他地区剧烈和频繁。这些在地球上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的死亡涡漩区,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也为人类增添了探寻其奥秘的兴趣。
  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大西洋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时,一艘主力舰发现了不明潜水物。当时,这个半浮于海面的巨大物体被当成不明国籍的间谍潜艇,于是,一声令下,炮弹、鱼雷纷纷向它飞来,但不明潜水物毫无损伤,而且当它悄悄下潜时,整个舰队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统统失灵,直到10分钟后潜水物完全消失后,舰队的无线电通讯才恢复正常。
  同年4 月,一个名叫丹·德尔莫尼奥的船长,指挥船只到达百慕大三角区附近的斯特里姆湾的明澈的海面时,一个形如圆形的大雪茄烟似的怪物浮出水面,它长约40-60米,时速达60-70海里,两次都是在下午4 点左右出现,地点一直在比米尼岛北部和迈阿密之间,而且都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位船长不知该怎样应对,下令水手小心翼翼地躲开,可是这个神秘的怪物却总是先主动地消失在船体的龙骨之下,显得极其友好。
  有科学家据此认为,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里,一定隐匿着外来文明!因为那种超级潜水物所显示的异乎寻常的能力,实在是地球人不可企及的。海洋是地球的命脉,因此倘有地球本土之外的文明存在,那么它对地球海洋的关注是必然的。这些超级潜水物也许已拥有它们的海底基地。海洋是地球上最险恶的环境,同时它能够提供生态情报,这对外来文明就已可构成足够的吸引力了。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在土耳其西部一处270米的地下,发现了一条深遥的穴道。穴道高约4-5米,洞壁光滑异常,如人工打磨一般。穴首向前不知延伸至何处,左右又连接着无数的空道,宛如一个地下迷宫,工人在万分惊恐的情状下突然发现一个白色巨人,身高足有4 米,无声无息就来到了工人面前,巨人在手电光下闪闪发亮,伴随着雷鸣般的吼声,所有的工人都被声浪掀翻在地.很显然,巨人对一群偶然闯进自己家门的不速之客发怒了!
  如果这事确凿,那么巨人当是生活在地下的高级智能生物无疑。发现巨人的地点在地图上与百慕大正处在同一纬度!这是一个令人兴奋无比的发现!此后,科学家一直坚持,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海域下面有个大洞,海水就是从这里流进去,穿过美洲大陆,然后在太平洋的东南部的圣大社岛海面重新冒出来。大家可以推测,在地下数百米深处有如此庞大的地下迷宫,你还担心地球是钻不穿的吗?这个通向百慕大区域的大洞口肯定会产生巨大的涡漩,在外星人出入洞口时,超乎想像的涡漩能量肯定会轻而易举就吞噬了刚好经过的一只轮船或一架飞机了。
 也许地下真有一个我们暂时不可知的世界?或者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果真是那个世界通向地面的出入口?照此推测,水下不明潜水物或巨人真是那个世界派遣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的探测器或密探了!
  奇特的巨石文化
  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条状块石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着一种史前文化。散布于地球北半球北纬30度及附近区域的巨石遗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在讨论地球巨石遗址这个话题时,我们需要把范围稍稍扩大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位于英国南部索尔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为这些最壮观因而建造难度也最高的巨大石柱群与散布于北纬30度的各类巨石阵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正本溯源,它们应是搭乘大陆板块漂移从北纬30度附近出发的。
  英国这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 公尺、重25-30吨的巨石排列成图形的巨石遗物。正当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时,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开始兴建,换句话说,当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时,西欧也已开始建起了数万座巨石建筑物。
  迄今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内的所有巨石建筑物,究竟为谁所建,目的为何,以何种方法建造等,都是一个谜团。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准的土木技术建造完成的。但每当人们解开一道围绕巨石阵的谜团,立即就会产生另一个谜团,因此,始终都无法完整地破译出环绕于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谜底。也许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至今还操作着我们现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从飞机上俯视,巨大石柱群看来就像是有柄的镜子,相当手柄的部分被称为林荫路,是面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处附近则是著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还有周沟、山石、洞穴等配置于同心圆上的构造,现在通常是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三石塔、撒逊圆、工穴、丫穴、顾普力穴及周沟。
  从多个则面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费时1000年以上,经过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学家将巨大石柱群从建造上分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 ”建于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此时先挖掘了一条直径98米的环状沟渠,再将挖出的土制成高2 米的土堤。在沟渠的内侧挖有56个称为顾普力的洞穴,石柱入处有两根门柱石,另外还有一根立着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 ”建于公元前2100-2000年,这个时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沟的内侧竖立了两层半圆状的蓝石。
  “巨大石柱群3 ”建于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铜器时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撤逊圆的最重要的时代。所谓三石塔,指的是组合3 个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构造物,三石塔共5组,排列成一个U形,开口处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其中34个穴加以考查,并从25个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这些人骨看上去像后来才埋入的,当时许多人都这样说,但这个理由是解释不通的。还有正确地组织撒逊圆和三石塔的技术也是谜之一,因为这些构造物必须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称为“林特尔”)的微妙的平衡。
  建筑巨大石柱群的场所并非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向西北方倾斜约45公分。由于现在的盾石大都脱落,所以并不清楚当初的情形。
  撒逊圆、三石塔是用石斧将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时会发现每根柱子是一点点地变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筑,众所周知,这是希腊式建筑的显著特色。
  盾石也并不是简单地将石块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须像画圆弧一样画出弧度,这还不算,在组合柱子与盾石时,还要挖榫和榫穴,这是木造建筑物使用的技术,即一边作凸部,一边开穴,然后借其接合力提高强度,并防止参差不齐。
  不间断的发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 公里处又挖掘出了一处圆形集会场遗迹,这是一座顶呈圆锥形的建筑物,其精确和细致的技术使人相信,正是这种技术保证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难以推测的是,人们花费长达1000年的时间去建筑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动机到底是什么?我们虽然立足于人类历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们又习惯以自己所谓的文明视角去透视古人的思想,在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证明他们的目的之前,似乎只能从现代的观点证明这是属地球人的行为,或为使死者的灵魂获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为首的许多巨石建造物,看来似乎都拒绝了我们的理性分析。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早期的历史是用石头、力量和技术塑造的,而巨石则是远古文明中最辉煌的经典篇章。
  置身于这圈广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间,只要于夏至当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过撒逊圆和鞋跟石,成一直线地望见日出,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夏至已过。
  1969年,波士顿大学天文学家雪拉鲁特·中勃金斯发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论”一文,正确地记录了巨大石柱群的构造物、洞穴及蓝石等的配置,并修正了4000年时间经过的不吻合之处,并指出构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来指示夏至点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时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别周期,至于顾普力穴,则是为追寻日食和月食图设置的“电脑”,这一假设一出,怀疑论接踵而至,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这个民族拥有如此高度的技术,那又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学以外的发明?
  1921年,英国实业家阿尔弗雷特·瓦特金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发现了海利弗德复的丘陵地带突然出现了一条不可思议的路,在这条路上,成一直线地排列着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堡、教会及圣井,而且这条直线也连接其它的石碑和教会,并呈直线相交,看来就像一种很明显的网状组织。
 瓦特金斯很快发现直线上大都是语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将这条直线命名为“雷线”。事实上,巨大石柱群正位于连结索尔斯伯利巨石遗迹的路线上。
  瓦特金斯随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雷线可能是罗马人入侵英国以前所制定的古代直线道路计划,只是雷线建筑在沼泽地的险峻的道路上是否还昭示着什么别的意义没有?
 随后,著名地理学家盖·安达乌特确认了这些遗迹的地下有着山脉线、水源线、道路线之别的分歧点。他将这些地下线解释为“用发生于地球内部的,随着波动传来的能量,在地表各处制成网状组织,这样它既会对植物的萌芽及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也会让动物及昆虫一边感应其流动一边行动”。
  雷线肯定预示着某种能量,正如另一巨石文明的埃及金字塔拥有神力一样,古代人正是用某种特殊方法感觉出雷线的存在,并在雷线所在位置以巨石设标志,而且,在近代科学思想未侵入之前,沿雷线分布的国家或地区岂不也仍于无意识之中遵守其法则,并建造教会或圣井吗?
  也许像巨大石柱群这种既巨大又精巧的遗迹,真是作为能源站来使用的也说不定?常有人在巨大石柱群附近目击到UFO ,这说不定也与雷线有关?
  为了全面判别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巨石遗址的文化信息,沿瓦特金斯指出的雷线,我们采访了另一处著名的巨石遗址。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摩比尔昂,有一座名为卡尔纳克的村庄,村庄的田野上耸立着一排排巨大的石头,犹如行进在田间的一队队威武的士兵,这一巨石长阵就是欧洲巨石遗址中蔚为奇观的代表性遗址之——卡尔纳克巨石群。
  卡尔纳克巨石群每块立足高约1-6米,共分数列,长度近4 公里,总数近3000块,分为麦克、克乐马利沃和克尔勒斯康3 个群落。此外,在麦克石群和克尔勒斯康石群的附近,还有两处圆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块达7 米,如同阵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个巨石阵排列整齐有序,显然事先经过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长阵中石头均为天然石,未加雕琢。
  这是一群什么性质的巨石阵?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黎巴嫩巴尔别克小村,又发现了有一个原始部落的神殿遗址,神殿外围城墙是用3 块巨石砌成,估计都超过1000吨,另外,还有一块被称为“南方巨石”的巨石,长度达20.8 米,宽、高各超过4 米,重量在1200吨以上,仅这一块石头,就可造3幢5层高、宽6米、深12米的高楼,并且墙厚可达30厘米!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造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上一直埋藏着3 个异乎寻常的谜,第一个谜面是勒在地面上的奇特的轨迹,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大车印的轨迹凹槽深度达72厘米。说它是车轨吧,但它又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辙印。对这些奇特的轨迹的猜想大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轨迹的凹槽越过了高山与峡谷并始终保持非常紧凑的曲线。从古到今,产生过关于轨迹的20余种猜想,无一能站住脚。
  马耳他岛的轨迹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即使在水深42米的地方,潜水员还可以发现。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马耳他岛大幅度下沉过?
  另一个奇特的大胆设想是这样的:我们人类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过车辙,月球车也曾在月亮表面四处行走;马耳他岛地面为风化的石灰岩,它最初在潮湿的时候是非常松软的,也许就在这期间某种不明飞行物光顾过,并以一种我们还不熟悉的方式“滚”过马耳他岛的地面?
 法力无边、不可妄动的“圣物”
  我们和人类的先民受着同样的诱惑,特别是面对浩瀚的夜空,点缀在圆拱形天空中成千上万颗闪亮的星星一直显得神秘莫测,无语的苍穹以其宏伟壮丽的闪烁群星点燃了人类的想像力,不过,对于先民来讲,天上居住着诸神的想法并不只是一种模糊的猜测,而是一种真实的思想。这些神明是宇宙中的智者,因此他们有时离开天上,降临地球,指导尚未开化的人类,甚至这想法在今天一部分人眼中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不是吗?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相当于好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岩石,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印第安人纷纷聚集在巨石周围,点起簧火,虔诚地礼拜这块石头……巨石不久就慢慢地发出了一阵阵迷人的乐声,那乐声时而委婉悠扬,似一首优美抒情的小夜曲,时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更令人神秘莫测的是,在这些发声石头周围散步,就会发现磁场会失灵,人们不辨方向,好比飞机、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遇到的情形一样,也许这二者真有什么奇特的联系吧?但我们还不能忘记对事情本身发问: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对这块巨石那样顶礼膜拜?这块巨石为什么会发出那样动听的乐声呢?这块巨石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本世纪30年代,美国人在哥斯达黎加的马尔苏尔小镇上发现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当做装饰摆在小镇居民的家门口。这些巨型石球有什么用?人们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巨型石球?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仍旧只有猜测:这些石球也许代表着天上不同的星球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这里的?
  不过,在北纬30度附近,比如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着这种巨型石球,这也就见怪不惊了。
  相对于这些可以随意搬动的石头,在墨西哥夸特林昌村的一条河里发现的一座石雕像,却仿佛是一个法力无边、不可妄动的“圣物”。
  这尊巨型石雕高7.5米,直径达4 米,总重达167000公斤,上面镌刻了“不能随意搬动,否则暴雨无情”的字样。
  1946年,墨西哥政府不顾当地村民的百般劝阻,强行将石雕搬运至首都,令人万分惊讶的是,雕像刚刚安置完毕,暴雨倾盆直下,全国城乡到处闹水灾,只有一个村的村民在刚把石雕运走时就组织筑堤修路,作了防洪抗涝的一切准备,因而才得以安然无恙。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流传已久的“巴别”通天塔吧。“巴别”通天塔最早在巴比伦人中被称为“埃特曼南基”,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它建成后矗立于巴比伦城,昔日曾与“空中花园”齐名,一直被当做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都鼎盛时代的标志。但是,为什么要建造通天塔呢?通天塔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是奴隶制国君主的陵墓?还是古代的天文观测台?抑或真是供诸神“下凡的”踏脚处?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关于建造通天塔的传说和记载纷繁复杂,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疑是人类初期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也像其他许多众说纷坛的巨石文明一样,给我们这个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带来了同样巨大的疑问和对自身的怀疑。
  石头死了,因为这些历经地球历史长河的无情冰冷的见证物,没法儿告诉我们曾发生过什么,谁搬动了它们,从什么地方搬来的,使用什么工具打磨?
  巨石文明是地球历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正是横亘于我们现代人心目中的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它的建造者也许没意识到这个令后世头痛的大问题。他可能只是随手拿过几块石头,不经意垒起了一些建筑物,但也许是专心经营,把一切谜底都转换成了石头。
  我们可以给无数的巨石遗址建造者列出一道公式:规划十算术十几何十预制建筑构件十硬钢工具十金属钳十载重运输二一项了不起的技术。但这项了不起的技术显然是不随便传人的,要不我们也可以轻易仿造出金字塔、通天塔、巨大石柱群。但我们显然不能妄想去与古代先民比赛,我们已经输了,因为我们还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类分别建造了那么多远古巨石建筑,他们生活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爱的卡路里 发表于 2012-1-12 21: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流传在北纬30度的洪水传说

  世界各地民族流传着许多关于洪水的传说,特别是在沿北纬30度一线的民族,几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记忆里保存著有关洪水的详尽的历史。
  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
  在古代中亚地面,是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就是苏美尔文明的发祥地,在苏美尔这个谜一般的文明国度中,有一位叫吉尔格梅施的君王,他一生致力于追求永生,考古学家在发掘出的几块泥板上,读到了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和传说,并因此穿越时空与古代这位君王相识。这些泥板,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现代伊拉克的河汉地区曾大量出上,总数有好几千。
  这是一个保藏在泥板上的已经消失了的文化,泥板提醒我们,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人类还是设法保存了古老的记忆。
  “我将向世人宣告,吉尔格梅施君王通晓世间一切事务,他的足迹遍及地球上每一角落,睿智的君王探问人间种种幽秘,看透人世种种风情,现在,让我们静听他讲述一则发生在远古大洪水来临前夕的故事。”
  在我们所查找的有关苏美尔历史的典籍中,也记载着早在吉尔格梅施之前,乌纳皮施汀君王完整地讲述了在他执政期间一场大洪水的故事,他是因为贤明受到上苍恩赐永生。洪水来临前,乌纳皮施汀君王设法保存了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子。
           乌纳皮施汀向吉尔格梅施交待:很久以前,有四位神抵共同统治着我们这个地球,他们是苍天之神阿效、大护法恩里尔、战争及性爱女神伊施越儿、水神艾亚。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音,野牛吼叫不已,吼得天神不能成眠。大护法恩里尔听到人间的喧嚣,便对座上诸神言道:人类的吵闹实在刺耳,吼得我们从此彻夜难眠,于是众神一致决定消灭人类。”
  水神艾亚怜悯马纳皮施汀王,忙跑来报信,叫他赶紧造一只船。
  “拆掉你的房子,制造一艘船,抛弃所有的财物赶快逃命!世俗的财货有什么用?拯救灵魂才是紧要……听着,逃命的船必须按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称的比例建造,要将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船中……”
         乌纳皮施汀赶紧动手造船,随即登上船准备逃命,他把牛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带到船上。洪水终于来了,是在一个黎明前,天际突然涌现出一堆乌云,风暴之神阿达德纵马驰骋,大显神威,只听得铁骑过处传出阵阵惊雷;白昼随即变为黑夜,大地如同一只敲碎的杯子,地上一团黑雾昏昏暗暗,直涌上空……
  第一天,风暴席卷整个大地,四处引发山洪,天地一片漆黑,连众神也胆战心惊,纷纷避祸在天神阿奴居住的小天宫。爱神伊施越儿有些后悔了,扯起尖噪子大叫: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难道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像一群鱼儿一样葬身海底吗?
 乌纳皮施汀给吉尔格梅施继续描述了这场大洪水:
 “一连六天六夜,暴风不断袭击,涛翻浪涌,洪水淹没了眼见的一切,第七天黎明,南方刮来的暴风终于平息,海面遂归于平静,洪水又开始消退。大地在洪水过后一片死寂,海面升高了,一望无际,连成一片,平滑如屋顶的天台。但四周都没有一点声音,生灵全都葬身于水中了
  “我打开舱门,阳光直直地照进来,看着眼前的一切,巨大的悲悯和恐惧包裹了我的身心,水!洪水!我触目所及尽是白茫茫的大水。船在水面上漫无目的地漂着,约模漂过40余里处,水中突然耸立出一座高山,我又惊又怕,赶紧把船绕过去,在山腰处停住了,我打开鸟笼放出了一只鸽子,让它飞出船舱,这是我的希望,显然,它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木,我还是不放心,又放出一只燕子,不一会,燕子又飞回来了,我又放出一只乌鸦,隔了很久,也没有再见它飞转来。我一阵暗喜,心想洪水肯定已退,乌鸦说不定正饿着觅食哩!但也许它找不到什么可以填肚子的食物!我这时才知感激水神,情不自禁地跪在山顶,把一杯酒洒在地上祭神,船中还有些甘蔗枝、香柏枝和杨梅枝,我也—一拿出把它们堆在山头上……”
  乌纳皮施汀就这样原原本本地把洪水的故事讲给了吉尔格梅施。然而这可并不算是苏美尔古国流传下来的惟一的文字记录,它还有很多佐证。在伊拉克出土的还有其他泥板,有些几乎有5000年;有些不及3000年,也都讲述了这个洪水故事,而且,这些同样镌刻于泥板上的记载并没有多少版本上的变化,有区别的只是名字不同,但故事的主角却有一个共同特征:一族之长,受到慈惠的神抵惠顾和开悟,都是通过建造方舟逃出大洪水,从而保存了人类及其他生灵的种子。
  在地球的另一端,远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墨两哥河谷,也有关于洪水的传说。这个地区不论在文化上或地理位置上,都被阻隔于犹太教和基督教势力范网之外,他们有关洪水的传说是在第四太阳纪末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已经引述过这场灾难性的洪水过后的悲惨情景:
  “豪雨骤降.山洪暴发,大地一片汪洋,高山隐没水中,人类变成鱼虾……”
  其他民族的洪水传说
  许多民族关于洪水传说的前半部分都是相同或近似的,在中美洲阿兹将克人的传说中,全世界只有两个人逃过这场大浩劫,他们是一对夫妻,丈夫叫柯克斯特里,妻子名苏齐金泽尼,他们也受到神的谕告,建造了一艘大船,漂流到一座高山下,夫妻俩在洪水退去后才钻出船舱,在当地定居下来,抚育子女。谁料想生下来的孩子全是哑巴,正在这时,一只停歇在附近树梢上的鸽子开始教哑巴孩子们说话,但由于鸽子的语言与孩子的语言不相同,因此他们并没有沟通。
  在中美洲还有梅卓卡尼塞克族在他们的口中,也世代相传着关于洪水的梦质,和其他邻近民族比较起来。这支印第安人的传说更近似于《圣经》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的洪水故事。根据这则传说,天神泰兹提尔波卡决定发动一场洪水,毁灭全人类。天神只放过泰兹一家人,让他们搭一艘载满飞禽走兽、粮食以及植物的大船,逃离开这场洪水,以保存人类的种子,天神指挥着洪水,淹没掉地球上其他生灵之后,又让洪水退走,并把这艘大船搁浅在一座高山上。为测试洪水是否退走,泰兹先放出一只兀鹰,兀鹰只知不停地啄食四处横陈的人畜尸体,不再飞回船上,泰兹只好又差遣其他鸟儿去试,结果只一峰鸟回到船上,并衔回来一根树枝,泰兹这才定下心来带着子孙后代,计这个死气沉沉的大地燃遍烟火。
  玛雅族的印第安人有一部他们视为命根子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其中也有关于这场天神发怒惩罚人类的洪水记载。这部经书讲得更具体,讲到了天神在开天辟地之初创造人类。这是一场不那么顺利的实验,它先用“木头雕制成人像,并让他们开口说话”,这些木头人后来失去它的欢心,因为“他们忘记了造物主的存在”。
  “于是,天神决定发起一场洪水,以毁灭人类,洪水来临,波涛汹涌,淹没了这些木头人……浓稠的树脂从天而降。整个大地处于一片漆黑,黑雨即刻倾盆而下,日夜不停……木头人一个一个被砸碎、摧毁、肢解,直至悉数消失。”
  在这场洪水中逃离出来的是“大父和大母,”玛雅人是这样称呼他们的,大父和大母重建灾后的世界,成了随后世世代代人类的祖宗。
  上帝的“计划”
         在某些极端的神秘论者眼中,世上所有的未解之谜,几乎都在上帝的计划之内。这未免太夸张了,但除此之外,我们又能做怎样的解释呢?
 在美国加州南部生活的印第安人属于瑟诺族,在他们的传说中,古时一场洪水肆虐之下,全世界一片泽国水乡,一小群人逃到露出水面的九座高山上,因而保全了性命,这一小群人在洪水退后回到了平地上。
  美国印第安人最大的一支阿风坚族的蒙登雅人,他们居住于美国中西部,在他们的一则传说中,洪水消退后,米查波在一只乌鸦、一保獭和一只麝鼠协助下重建了灾后世界,米查波的意思是“巨兔”。
           世界上以神话传说著称的国度莫过于希腊,他们的神话理所当然地有洪水的记忆。在希腊人的传说中,现今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曾经有过四种不同的人类,每一种都比后来的先进。最早出现的人类是“金族”,他们日子逍遥自在,有如神抵,终日歌舞,最后在睡梦中溘然长逝,安详离开人世!继之而起的民族依次为银族、铜族、英雄族,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叫“铁族”,也是最后一种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际 发表于 2012-1-13 13: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禅院文集和雪峰文集揭开了大部分未解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故事里的事 发表于 2012-1-13 15: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爱力 发表于 2012-1-13 18: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灵觉,开放思维,变法求新,与时俱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可乐猫 发表于 2013-10-15 20: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灵觉,开放思维,变法求新,与时俱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可乐猫 发表于 2013-10-15 20: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禅院文集和雪峰文集揭开了大部分未解奥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生命绿洲论坛

GMT+8, 2024-11-26 05:30 , Processed in 0.0888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