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明自然農法
2009-12-23 16:18:05
位於台北縣淡水鎮的「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不同於近年風行的有機農業、或是單純僅為體驗農耕的市民農場,他們奉行的是無肥料、無農藥的「秀明自然農法」。
尊重自然 土壤就會乾淨
不休耕、不輪耕,完全順應、尊重大自然,而且不定期舉辦系列講座,指導耕作方式、傳授飲食健康等概念,著重落實教育功能、推廣理念。
這個「幸福農莊」的主人是眼科醫師黎旭瀛與陳惠雯夫婦。黎旭瀛說明,所謂「秀明自然農法」,是由日本「神慈秀明會」推廣,是宗教家岡田茂吉在一九五○年代提倡的農法,主張無肥料、無農藥、自家採種子,並以「恢復土壤潔淨」為要務。
拒絕農藥 土地自我療癒
岡田先生認為,土地本已具備培育作物的養分,因人為濫用農藥才變貧瘠、汙染,所以唯有保持土壤潔淨,給它自我療癒機會,才可能孕育出潔淨的作物。
見蟲灑藥 猶如治病殺菌
黎醫師現在每周只看診兩天,其餘時間都在務農、或與妻子共同規畫推廣自然農法的學習體驗課程,過著「半農半醫」的生活,他說都是在做健康的事,只是表現方法不同而已。
「其實農業與醫學,有很多地方雷同,譬如看到蟲就灑農藥,但是蟲死了,卻也長不出健康的蔬菜;西醫看到人生病就給藥殺菌,但沒有細菌的狀態就是健康嗎?還很難講。」
女兒皮膚病 吃自家菜好轉 他跟妻子雖然更早之前便接觸過「秀明自然農法」,真正全心投入,卻是14年前,當時大女兒兩歲,罹患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癢到抓破皮流血流膿無法入睡,西醫卻只能給副作用很多的類固醇治療。 於是他仿效日本醫學報告,讓女兒改吃自家種的自然農法潔淨作物,半年後竟然不藥而癒,讓他深信日常大部分吃的東西有很多問題,更增加夫妻倆對自然農法的信心,現在他們共有4個小孩,從來都不吃藥、不打針。
■ 開實務課程 提供一日體驗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田地面積約七分半,目前種有玉米、地瓜、秋葵、山藥、香蕉、芋頭、蘿蔔、羅勒、迷迭香、洛神等40種蔬果、香草植物和稻米。 農莊每年春秋兩季舉辦實務與理論兼具的實用課程,平日亦接受預約安排團體一日遊體驗,或隨季節不同,推出當季學習型、休閒型套裝行程。
■ 2009年秋季農民私塾 課程:室外實習課(稻子和蔬菜育苗、種植等)室內資訊課(秀明自然農法概論等)日期:10/11、10/25、11/1、11/7、11/15(上午10:00~下午3:00) 費用:單堂250元,午餐可加100元搭伙。報名:傳真02-2874-0369;電郵 lsychw@yahoo.com.tw
■ 人物速寫/黎旭瀛 搖滾吉他手愛上玩鋤頭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主人黎旭瀛,除了是眼科醫師、半專職農夫,還曾是民國70年代紅極一時的搖滾樂團「紅螞蟻合唱團」吉他手。
紅螞蟻合唱團對年輕一輩或許陌生,但他們的成名曲「愛情釀的酒」,卻是從70年代一路紅到現在,將近30年,仍是各大KTV熱門點播歌曲,許多人都能琅琅上口。
52年次的黎旭瀛是日本華僑,19歲才到台灣就讀高雄醫學院,後來結識高醫的學長沈光遠,再加上羅紘武、魏茂煌、鍾興民,5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共同組成「紅螞蟻合唱團」。
幾年後,褪去搖滾歌星光環,黎旭瀛先是專職眼科醫師,又因女兒幼時那場病,成為半個農夫,與妻子陳惠雯共同投入自然農法的推廣工作。
黎旭瀛夫婦倆認為,自然農法是最珍惜地球資源的農法,或許眼前施行人數還不算多,但尊重自然、愛惜地球的成果,相信能一點一滴慢慢累積。
自家採種
「秀明自然農法」是指不使用除草劑、農藥、肥料等化學物質,也不添加所謂的有機肥料的農法。視情況適度添加自然草、葉所製的堆肥,以回復土讓的潔淨為第一要務。以潔淨的土、乾淨的水及適度的陽光這三元素,加上生產者感謝及尊重自然的心,來培育作物。
在這個農莊裡,一年下來,在這小小的七分半地上,種植了八十種上下的農作物。而這八十多種蔬菜,都可以反覆自家採種。對務農的人來說,也不見得能理解"自家採種"的重要性。對不務農的人來說,更顯得有些事不關己。然而,對於這件事情,其實很多人都可以做點什麼。所以,我想來談談這件事。
自家採種,就是由自己種植的蔬菜中,保留一部分不採收,等待植物開花、結子,再採收其種子,供下次栽培使用。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事,背後卻包含許多複雜的問題。從農業型態來說,農人依賴商業種子,而不再保留以前祖先留下來的種子,看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其實,卻可能使許多不具商業效益的物種,在不知不覺間失傳。而這些當地品種往往對當地氣候適應力最強,所以病害也會相對減少。而強調「品種改良」的「F1」品種,雖然可針對某些問題做改善,但往往對肥料、農藥的依賴性也最大。特別是農人對「F1」品種的依賴越來越大。不留「種」已經沒什稀奇了。這麼一來,假使有一天,種子公司說:「從今年起,我們只賣基因改造的種子!」那麼,只要想繼續務農,就只得乖乖種這樣的種子了。想想看,消費者的權利在哪裡呢?以日本來說,從北海道到沖繩,原本約有兩百多種蘿蔔,但因為大家都依賴商業種子,而種子公司是不可能栽培兩百多種蘿蔔的。所以現在去日本超市,就可看見白蘿蔔都是清一色的「青首蘿蔔」。其他的品種呢?正以極快的速度消失中。而消費者吃的,往往不是最好吃、或最營養的品種,而是最好賣的品種。對農人來說,天候、土質、管理方式都不盡相同的地方所培育出來的種子,很可能因此而長不好,所以必須施用更多肥料。病蟲害也容易增多,所以需要多噴農藥。當然農人的經濟負擔增加了,消費者呢?就必須要更貴的價格,來買使用更多農業、肥料種植出來的蔬菜。因為「秀明聯合國NGO」最近進行了一項國際援助計畫─前往非洲桑比亞幫助一個婦女農業組織,教導他們以自然農法栽培糧食,所以聽說到令人驚訝的事實。以往國際援助組織前往做農業協助時,往往給他們一些種子、肥料、農藥的支持,當他們的經濟稍微好轉,就結束援助而離開。本來總算一天可以吃兩餐了,卻因為要買種子和農藥、肥料,變成只能吃一餐。這個國家,人口只有一千萬人,但其中有兩百萬人是愛滋孤兒。也就是說,有許多的孩子一直處於飢餓狀態。當我們的老師告訴他們可以做自家採種時,他們都很驚訝。其實當地的固定種比較好吃,而且耐乾旱。卻因外「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心態,而採用國外的「F1」品種玉米,他們甚至不知道,原來種子取得是那麼容易。也因此在短短的時間裡,有一千四百戶農家開始栽培當地固定種玉米。之後得到大豐收,且能把種子分給更多人。而自家採種,在一開始,也許要買一些種子。這些種子的父母,多半是被大量肥料養大、在農藥的"保護"之下長大,以孩子來做譬喻,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溫室花朵型兒童」。但以秀明自然農法栽培,一代又一代地累積「野外求生」經驗,蔬菜也越來越能發揮其生命力。越來越懂得怎樣靠自己的力量活的好。而主人也可以在採種過程,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品種。以我們家秋葵來說,雖然是無肥料栽培,現在卻已經變成「巨無霸」秋葵了。口感又好、又不會刺人、沒病害、收成期長、不需要花種子錢……。真是一舉數得!當然,如果隔壁的阿婆以「最甜的秋葵」為採種目標,幾年後,就會產生這區域最甜的秋葵。鄰居的阿伯以「最脆的秋葵」為採種目標,幾年後,就會產生這區域最脆的秋葵。那麼,即使附近都種相同的作物,也會因為「個性」不同,而有自己的特色。如果有一天,天天吃秋葵,卻每天都能吃到不同口感的秋葵,那該多有趣啊!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經驗,跟這種植物的感情也深厚了。這是我們家自己採的種子喔!如同對自己可愛的兒子所產生的自滿。農人務農,也會覺得有努力的價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