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0.5危害更甚于PM2.5
颗粒物越小越吸附有害物质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 2 来源:城市导报
本报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课题组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发现,粒径在0.25-0.50微米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
学者们在我国某城市研究发现,随着污染物的浓度上下的波动,每天居民的死亡或者发病的人数也随之波动。对于粒径小于0.5的污染物,其浓度的波动与居民健康的关系密切——当其浓度升高,死亡、发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随之上升。而粒径大于0.5的污染物,其浓度与人的健康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论文第一作者孟夏等推测,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也有可能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下呼吸道的沉降方式有关,粒径小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扩散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也就是说,大面积的污染物进入体内,撞到鼻子上、喉咙上,它就成了撞击式沉积。而小颗粒更多受气体分子的影响,沿着气流一直活下来,跑到人的肺泡里,并扩散沉积,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大。据统计,粒径小于0.35的颗粒物,已经占颗粒物总数的84%以上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课题组介绍,“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