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杰弗森郡开明学校
一所没有考试的学校
文:周一妍 摄影:安秋子
在美国,除了“常规”教育之外,还有一种“非主流”的另类学校。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多年学习生涯实施“三不政策”:既不设置年级、不进行一场场卷面考试,也从不为学生打学分。位于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就是美国成立时间最久的公立、非主流学校之一。
挂满照片的实验室一角。左边站着仰望照片的就是写了《收获幸福教育》的瑞克·波斯纳博士。
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Jefferson county open school)地处学风保守的社区,却是不折不扣的一所“非主流”的另类学校。不仅因为它实行“三不政策”,学校不设置年级,从来不进行考试,也从来不为学生打分。更重要的事,开明学校自 1970 年成立以来,始终贯彻发展基于实践经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课程的教育模式。
在这所学校,学生经历体验式、自主性学习。例如,一个喜欢布鲁斯音乐的学生,他学习的相关课程是从音乐的教育不断延展,如历史课会谈及音乐的历史,物理课会讲到乐器的制作原理等。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虽然也有很多独立的学科要学,如外语、数学等。但大部分学科却以一种项目的形式整合在一起,进行跨学科式的教学。”在学校任教三十多年的教师瑞克·波斯纳博士近日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表示:“这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设计课程,在提升自主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一个学习者的社区。”
此次瑞克·波斯纳博士的到来,是为了宣传他的作品《Live of Passion,School of Hope》推出中文版《收获幸福的教育》。他介绍说,多年来,美国教育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教育一直呈现出阴郁、冷人担忧的气氛。学校暴力、学生间的冷漠、普遍缺乏参与度等现象不断蔓延。辍学率的上升。于是,他想写一本书,将这所“非主流”学校推荐给大众。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从来不经历考试,的确称得上“幸福”。那么“幸福的孩子们”毕业后去了哪里呢?
《收获幸福的教育》一书中披露,波斯纳花费四年调查结果显示,91% 的毕业生上了大学。85% 完成学位,而美国全国的平均水平是 45%。
跟常规学校的毕业生不同,杰弗森郡开明学校毕业生的大学申请表上,没有成绩,没有分数,没有课程学分,没有评语。这么多年学生生涯,却没有一点标准化的学习成果记录。
“但他们学到很多东西,其中很重要的是学会了一切要靠自己。”波斯纳对记者说。
开明学校教室一角。图中的摇椅就是老师上课的位置,他们的上课方式就是老师坐在
摇椅里,孩子围绕在老师身边,授课氛围十分自然亲切。
“帕式课程”
三十多年前,波斯纳博士本人对开明学校也有些不屑一顾,感觉他们就是从常规学校逃出来的“难民”
上世纪 70 年代,波斯纳在家附近的一所常规学校任教,同时也负责开校车。他记得校车路线上有一站“开明学校”,他和同事们都叫它“轻松度日学校”。“这称呼折射出在这保守的山区小镇人们对前卫的学校教育是什么态度。尽管杰弗森郡已经是科罗拉多州最大的学区了。”波斯纳事后评论说。
当地流行的观念认为,在开明学校上学的孩子就是山区小嬉皮士,他们的嬉皮士父母让孩子为所欲为,披长发,穿花里胡哨的衣服。人们认为他们粗野,头脑不清。但讽刺的是,波斯纳观察到,每当他的校车经过那所学校,学生的行为举止要比常规学校的孩子好很多。不久之后,他的同事们也开始认同这个观点。
波斯纳被这所与众不同,十分边缘化的学校吸引了。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他在学校担任老师、顾问,到后来成为学校领导。1989 年,他获得博士学位,成为自主学习和现代帕式(rites-of-passage)课程方面的专家。
“帕式课程”强调特色性和实践性。在这所学校的课表上,既可以看到常规的数学、科学、英语和社会研究课程,同时也会看到更多不同寻常的课程,如“黑色电影”,“我恨阅读”,或者“适合诗人学习的微积分学”等。据波斯纳介绍,“帕式课程”以个人素养、社会交往以及智能学识三个领域的成长为基础。以高中的“帕式课程”为例,在摩仁斯·吉本斯的“现代帕式课程”的思想上构建起来的“徒步而行”计划,恰是由实用技能、职业探索、创造力、逻辑探究、全球意识、冒险六个不同领域的自主性项目构成。如在“实用技能”项目中,学生必须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包括学习西班牙语、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又如在“冒险”项目中,有个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另一个学生则去爬了一座海拔超过 14000 英尺的山峰。
“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因此,旅行成为开明学校的课表中比例最大的系列课程。”玻斯纳表示,每年,学生们所组织的旅行达三十多次,其中包括荒野旅行、边界水域旅行等。
除了课程设置与众不同外,开明学校另一大特色在于每一名学生都要有一名固定的顾问或辅导员为其提供建议。师生之间会在 10 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向辅导员提供学习计划,辅导员则可以根据每份极具特色的计划为学生设计课程、安排教师。
学生的学习成果集结成册,这样有助于慢慢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基础。
“小众教育”是否有未来?
《收获幸福的教育》一书中介绍说,这所学校是一群家长、学生和教育者抱团呼吁成立的。1970 年,山丘高级中学开始试办,学生毕业可以拿到杰弗森郡的文凭。经过全国范围的调研,埃尔尼·兰波格被聘为校长。当时的面试是个千人大场面,家长、孩子、老师、社区成员都来了。埃尔尼之前在长岛一家名为凡立句学堂(Village School,意译为“乡村学校,与地理位置上的乡村学校是两个概念)任教。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类“开通明理”的学校在美国萌芽。其中,印第安纳州的和谐学校,纽约的易社卡社区学校都和开明学校有相似的办校历史。据波斯纳介绍,目前这类非主流教育学校在美国有几十所,有两三个特定的教育集团在全美推广“开明学校”模式。但从全美来看,非主流学校没有标准化考试,属于“小众中的小众”,有点类似英国的夏山学校,德国的华德福,中国台湾的种籽学苑(一群家长创办的民主学校,以自主学习为立校精神)。
他们的毕业生究竟去了哪里?波斯纳花费四年时间做了详细调研。他给 1976 年的第一届毕业生,到 2002 年的毕业生统统发了邮件问卷,个人面谈和调研了其中的 43%。结果让他十分欣喜:这些孩子中 91% 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等常春藤名校。85% 的学生获得本科学位。25% 获得硕、博学位,他们报告的平均成绩是 3.44(相当于 A- 至 B+ 的水平)。89% 的回复者说,开明学校对他们的高校生活和学术研究有积极而正面的影响力。
在调研过程中,波斯纳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毕业生中的三分之一,选择了艺术和教育专业。“这一实际情况,反映出开明学校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乐于原创、热爱学习的精神。”在书中提供的《校友所获取学位种类和研究专业名录》表格中,记者看到第三大热门专业是心理学或社会学,占 9%;哲学、政治学专业的学生相对较少,都只有 1%。
波斯纳告诉记者,其实,在美国,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对“非主流教育”的研究。当时研究着重跟踪 1475 名分别来自公立实验高中和常规高中的学生毕业八年中的情况。根据《八年长效研究报告》显示,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平均绩点。“拥有更强的智力方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出更强的足智多谋,更适合专科学业学习。很可惜,《八年长效研究报告》绝大部分强有力的结论,因处在冷战阶段而遭雪藏,非主流教育被淹没了。
对于开明学校的未来,波斯纳显得仍有信心。“这将是一种趋势。”他用《纽约时报》教育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说的一段话论证自己的观点。“高校录取所需要的那些‘文档’,在人的一生中,再也不会‘被’需要。当你成人后,成功的关键,不再是让老师满意,而是发现几样你真正热爱、能全心全意投入去做的事。”
来源 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