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芬霍恩生态村的主要道路向前远眺,苏格兰高地的山稜散发野性,召唤身、心、灵被文明凿刻的我们。画面拉近,眼前开阔的芬霍恩海湾静静躺在大批水鸟翼下,这片令人屏息的静默,时不时被牠们瞬间的振翅高飞划破。
笼罩在这片美景中,生态村的社区成员每天都有排定的工作项目,规律而固定的心灵与身体劳动是他们的生活共识与社区文化。正是这样的自然与人文,孕育了生态村的现状。在这里,美国和欧元区几个重要经济体的国债高筑以及违约压力显得虚幻缥缈,在大多数人为了银行家和政客捅篓子而焦头烂额之际,村子里的社区成员鲜少需为世界经济和国内景气困扰,因为他们拥有一套独立的在地经济系统,让他们免于受到外在经济扰动的冲击。
读者或许可以透过芬霍恩生态村的经济模式,对世界现行体系进行反省,并思考经济的本质以及如何透过经济达到人与人、人与社区的连结。本文将简介生态村中的一个重要组织“Ekopia”的运作,让读者了解生态村成员跳脱资本主义经济的尝试和努力。
芬霍恩基金会50周年纪念会现场
Ekopia:生态的乌托邦
Ekopia由“生态”(eco) 和“乌托邦”(Utopia)两字结合而成。成立于2001年2月,这个组织最大特色是以合作社的互助共利形式经营各项事业(因为在英国慈善机构不得有营业行为,因此芬霍恩基金会辅导成立30多个相关的慈善或营利组织用以服务、满足生态村中各项的生活机能),目前拥有270位会员,以及超过85万英镑的资产。其成立宗旨在于社员间以“伙伴”相称,藉由将社员彼此的利益相互镶嵌在合作社当中 (matrix of interests),以平等关系进行互助,打破一般企业中,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权力分层与阶级控制。
身为营利机构,Ekopia经手社区各项大小工作,从经营社区特色商店、管理风力发电系统、发行社区货币(Eko)、建造给旅客体验生态村的绿建筑度假小屋,到社区土地房舍信托(Community Land and Housing Trust,透过取得土地房屋并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出租给基金会员工或一般社区居民,以实现住者有其屋的目标)等,几乎衣食住行无所不包,以下介绍其中三项项目:
Ekopia在忙什么?“凤凰商店”(Phoenix Shop)
凤凰商店里的有机蔬果
离芬霍恩生态村入口不远的凤凰商店,以贩卖不含添加物的有机食品、心灵丛书以及社区居民制作的手工艺品为主。正如一般的合作社,有兴趣入股该店的居民,在缴交基本费500英镑后,每次购物除可享9折优惠,每年营运若有盈余也能分红。目前商店的主要客源为芬霍恩社群成员,以及长、短期的参访游客。
据Ekopia负责人亚力士渥克(Alex Walker)表示,在“有机”概念尚未蔚为风气之前,常有民众不远千里开车到凤凰商店购买在地制作的健康食品;而TESCO等大型连锁超商进驻前,凤凰商店更堪称北苏格兰最大的无加工食物(Wholefood)贩售中心,尽管TESCO标榜便宜有机,却仍不敌凤凰商店在地生产、在地配送、在地消费的强项;另一方面,在网络普及率仍低时,凤凰商店是附近居民向书商订购书籍的重要媒介。
然而,近年来英国燃料与食物价格大幅上升,让标榜“有机”及“在地”食品的大型连锁超市开始有机可乘,再加上附近空军基地关闭,更进一步导致客源减少,让该店的食品销售额锐减。同时,网络书店龙头“亚马逊”
(Amazon)的诞生加上网络普及,导致凤凰商店面临和实体书店一样的危机,对商店的营运更是雪上加霜。亚力士不讳言这四年来凤凰商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然而因社员们视它为社群血脉,决定再度挹注资金来挽救这间由“支持在地”与“减少生态足迹”理念打造而成的商店。
芬霍恩风力发电场(Findhorn Wind Park,以下简称FWP) 芬霍恩风力发电场
能源,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资源,少了能源生活万万不能。为了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的发想,芬霍恩基金会在1999年竖立第一支风力发电机,又在2000年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包含视觉景观冲击、对候鸟迁徙的冲击以及噪音等项目)陆续设置三支风力发电机。在基金会伙伴组织“芬霍恩风力发电场”(FWP,Findhorn Wind Park)的管理下,不仅整个生态村供电得以自给自足,FWP亦透过转换系统,将社区电网的剩余电力出售给国家电网,藉此获得收益。而风力发电也让芬霍恩在全英国生态足迹评比时,获得了能源使用零负担的高度评价。
但亚力士渥克对这样的成效仍不满意,并表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下一步芬霍恩预备进行的工作。目前芬霍恩方面正考虑藉由推动能源的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来达成这项目标,基本概念是让村民在风能充足时统一从事耗电劳务(例如办公室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或居家的洗衣机、干衣机、暖气机等家电用品),希望藉此提高用电效率。不过他说目前仍需要相关单位进行学术研究,以数据厘清严格控管与用电效率间的关联,同时也要克服让居民统一用电的技术性问题。
社区货币──Eko
社区货币Eko
Eko是芬霍恩自2001年开始发行、流通的社区货币,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在地贸易与强化在地经济,共计有1Eko、5Eko、10Eko、20Eko等四种币值,与英镑的兑换率为1:1,所以在芬霍恩生态村及其周遭的人们可放心将地区货币当做是国币的替代品使用。
为了让社区货币能有效在社区流通,创造更多当地的经济活动以及经济价值,基金会在发行使用货币前推动不少措施:除了基金会每月定期发给村内工作人员200Eko的零用金外,其他人可于村内的访客中心兑换Eko,并用于消费在地生产的各项产品(例如食品、各项手工艺品、音乐创作等等)。
芬霍恩生态村的住户,不仅可用Eko到凤凰商店购买日常杂货,也可用Eko向FWP缴交电费。除了上述这些基金会的伙伴组织外,邻近地区亦有少数酒吧和店家接受顾客以Eko进行交易。这个社区货币的发行对芬霍恩基金会的贡献有:
- Ecopia得以用较低利率,贷款给社区组织发展在地事业。目前Eko创造的剩余利润,即用于提供低利贷款给相关伙伴组织进行“社区风力管理”与“低价家屋兴建计划”;
- 增进在地组织彼此交易,同时减少因进出银行而产生的业务扣款;
- 鼓励民众思考“钱的使用”和“在地消费”等议题;
- 为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提供推行工作必要的资金。
亚力士渥克认为,要发行社区货币,务必创造一个顺畅的流通系统,确保钱可以回到消费者口袋,才能增强社群成员使用社区货币的动机。未来,他表示希望能由拥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员接手管理Eko,以便为这个社区货币和在地微型经济系统注入新的想法。
社区中心门前的“生态村之花”
在怎样的经济体制下,才能活得像个“人”?
Ekopia,这个触角伸及多种计划的合作社组织,在看似繁杂的工作内容下,紧密地以“强化在地经济”、“重新连结在地社群”以及“减少生态足迹”来凝聚社员和社群,并以实际行动挑战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经济。
从凤凰商店目前遇到的经营困境显示,所谓的“在地经济”无法与世界运行体制隔绝,也绝不是让社群成员在乐园般的封闭环境下生活,Ekopia的各种计划更是免不了要和主流体制妥协(例如设置风力发电机和土地信托必然牵涉到的相关法条与税制)。所以Ekopia提倡的“在地经济”是:在积极深入了解主流体制后,发展出更符合社群利益的另一套游戏规则,期望以这一套新法则冲撞主流后产生改变。
在“冲撞”的过程中,人才得以进一步思考经济体制下的“消费活动”和“货币交易”如何连结人与人、人与社群。也唯有在辩证的过程中,社群的价值、以致于人的价值才能被彰显。蒋勋曾说:“要活得像个‘人’才能看见美。”从经济的角度思考,读者们可以试着回答在怎样的经济体制下生活才能活得像个“人”,展现出人的价值和美好。或许Ekopia正是透过在地关怀,提供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