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绿洲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47|回复: 0

审美乌托邦:乌托邦研究的新趋向

[复制链接]
赤爱 发表于 2009-9-3 0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审美乌托邦:乌托邦研究的新趋向
周均平


      本质为人所特有,是人类前进的精神原动力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对指向完善的乌托邦的追求,就没有人类的进步。作为一种“元叙事”,它几乎贯穿人类世界的整个历史,构成了人类想像世界与现实生活里的特殊领域。

      国外对乌托邦的研究起步很早且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文艺复兴后有更大发展,20世纪上半叶乌托邦时代逐渐走向衰落,而乌托邦研究恰恰走向了成熟并于二战后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研究方法特别是由于研究价值取向上肯定、否定、既肯定又否定的分歧,乌托邦研究逐渐走向多样化。

      国内对乌托邦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对滞后。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文革”主要研究空想社会主义,“文革”结束至90年代初以反乌托邦为主流,9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认识到乌托邦的价值并对此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再认识,不仅继续翻译评价出版了国外研究乌托邦问题的著作,而且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标题为乌托邦的相关论文:1979-2008年共985篇,其中1990-2008年共930篇,2006-2008年共339篇。甚至出现了大量学位论文、出版了若干相关著作。据检索标题为乌托邦的相关博士论文16篇,优秀硕士论文67篇,相关著作近20部。这些成果分别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对乌托邦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代表了世纪之交中国对乌托邦问题理论思考的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个重新思考和多样化的认识过程中,近年来,审美乌托邦作为乌托邦最重要的表现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地凸现出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和新趋向。

      关于国外的审美乌托邦研究,我们从作为审美乌托邦组成部分之一的乌托邦文学研究的情况可略窥一斑。李小青博士曾对此作过较细的梳理。他认为,虽然乌托邦文学历史久远,但将这一文学现象自觉地上升到乌托邦的层面进行研究,还是近代才开始出现的。国外自觉意义上的乌托邦文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起,缓慢地发展,到近20年形成高峰。西方(包括前苏联)出版了近百种研究乌托邦文学的著作,乌托邦作品多达2000余种,有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乌托邦文学进行整体研究的,如保罗·哈斯恰克的《乌托邦/反乌托邦文学:文学批评参考索引》,斯诺格拉斯主编的《乌托邦文学百科全书》等等。英美著名的文学史,都对西方各国乌托邦文学作过分阶段的、比较简要的介绍和评价。对乌托邦文学进行分阶段研究的,如戴维斯的《乌托邦和理想社会:1516-1700英国乌托邦作品》等等。除了专门著述外,还有大量的文学研究刊物及登载其上的大量研究论文。美国的《乌托邦研究》期刊,专门研究世界范围内的乌托邦文学作品;英美一些主要文学研究杂志、期刊,都刊登或摘登近70年来英美70多种刊物上的有关乌托邦文学的批评研究论文。以致青年学者姚建斌感叹:“只要你向google这类搜索引擎键入‘乌托邦文学’或‘文学乌托邦’(utopian literature or literary utopia)这样的字眼,至少会发现有十万个以上的网页或网站在等待着你的访问。想想,十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乌托邦文学研究兴旺尚且如此,作为审美乌托邦研究整体的盛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国内审美乌托邦研究也发展迅速,出现了空前的高潮。据统计,在近年发表的600余篇论文中,约有50篇在标题上直接使用了审美乌托邦的提法,如邹强《乌托邦与审美乌托邦》、颜翔林《论审美乌托邦》、马睿《走向审美乌托邦》等,有些虽然未在标题上直接运用,但所论对象或问题,实际应属审美乌托邦研究。还有大量研究乌托邦文学、艺术的论文:有的从总体上研究乌托邦文学,如姚建斌的《乌托邦文学论纲》和《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覃庆辉《论世界文学中乌托邦的审美意义和现实价值》等等;有的研究不同国别、地域、时期、思潮、流派的乌托邦文学;有的则从作家、作品类型等方面研究乌托邦文学。在研究乌托邦的学位论文中,审美乌托邦研究也占了较大比重。在16篇博士论文中,就有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情结》等9篇可以视作审美乌托邦的研究。在67篇优秀硕士论文中,有32篇也属此类,如邹强《法兰克福学派审美乌托邦研究》等等。而且这些论文基本上都是新世纪以来写成的。更值得关注的是相关著作陆续问世,如李春青《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宋伟杰《从娱乐行为到乌托邦冲动——金庸小说再解读》,马睿《未完成的审美乌托邦:现代中国文学自治思潮研究》,武跃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个人乌托邦倾向》等等。这些成果不仅涉及审美乌托邦的理论形态和形象形态,而且涉及不同国别、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不同的类型及倾向等等,特别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审美乌托邦思想的研究,更成为这一研究趋向的一个显著标志。

来源:文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生命绿洲论坛

GMT+8, 2024-11-25 16:03 , Processed in 0.0669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